| 
				 
                 40歲以上平均每9人就有1人發生過小中風,曾中風者,日後再次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0倍。這麼高比例的危險數據,如何讓自己免於其害,醫師呼籲民眾對中風症狀提高警覺、用對方式急救、外加定期進行預防性檢查,都有助於遠離中風威脅。  
 
 
  
(圖片提供/大家健康)  
  
 
 
1.中風前可能出現  
 
哪些徵兆?  
 
 
正解》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神經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許立奇表示,腦中風和腦神經功能缺損有關,常見症狀包含一側手或腳突然感覺沒有力氣,眼睛突然看不見或有複視模糊現象,症狀可能持續數分鐘就消失,說話不清楚或無法說話、頭暈無法站穩、嚴重頭痛等。  
 
美國辛辛那提中風中心整理出一套簡易檢測方式(FAST):  
 
1.笑一笑,看顏面是否有下垂(Face)  
 
2.閉眼,雙手平舉起來,看是否有一側不動或偏移(Arm)  
 
3.說一句話,看講話咬字是否清晰(Speech)  
 
以上有任一項異常,中風機率即達72%,如果三項都有,中風機率高達85%,此時最好趕緊就醫(Time)或將病人送到有提供中風急救治療的醫院。  
 
 
2.發現中風  
 
當下怎麼處置?  
 
 
正解》病人有疑似中風症狀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檢查室主任劉崇祥提醒,症狀輕微者可由家人陪同立即就醫,如果症狀嚴重如昏迷等,應立即撥打119並告知疑似中風,以協助送往有中風急救設備的醫院治療。在等待救護車的同時,應注意:  
 
1.注意病人口中有沒有食物殘留,隨時保持呼吸道暢通。  
 
2.不要餵病人吃任何東西包含藥物。  
 
3.病人頭部維持30~60度,不要移動。  
 
4.監測病人呼吸、意識狀態、心跳變化與四肢感覺。  
 
5.陪同的家屬在到院前、等待救護車時,記錄病人發作症狀和發作的正確時間,提供醫護人員參考。  
 
6.若有疑似癲癇症狀,病人的頭要側放。  
 
 
【完整內容請見《大家健康雜誌》2010年12月號;訂閱《大家健康雜誌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