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行經高速公路時,常看到每隔一段距離,地上就有兩個白線畫成的圓圈,路旁則有一個方形的箱子,不少人都會好奇用途為何。事實上,圓圈底下埋著兩個金屬線圈,可偵測路面上車子前輪和後輪壓過的時間差,以算出時速。路旁的箱子則是研華科技的資訊採集模塊,蒐集資料後傳回交通部行控中心,計算出行車速度,再將各地路況發送到使用者的iPhone應用程式上。
「這樣的應用改善了我們的生活,」研華科技總經理何春盛說。研華在過去27年專注在工業自動化,早已推出許多資料採集模塊,現在將自動化結合信息化,就成為物聯網的重要骨幹。
「除了既有的優勢,我們還要把無線傳感網做起來,」何春盛說。所謂的無線傳感網指的是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透過微小晶片,採集宇宙大地的物理量,例如溫濕度、流量、水位,再將這些物理量變成電流或電壓,讓電腦可讀取,這樣的技術可以做到多面相的應用。
「物聯網的最終目的是希望改善人類生活品質,」何春盛指出,例如先前國道山崩事件,若是在危險山坡地上布下大量微型傳感器,只要感應到震動、水分含量超出,系統就會通報。
何春盛認為因應各種應用,未來傳感器將會越做越小,方便嵌入到各種不同裝置。另外,研華也開發出採集監控軟體(Web Access),如此一來感測器偵測到的物理量,透過無線網路傳輸到雲端中心後,就能透過Web Access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管理。
研華將目標定調為物聯網應用發展,就是希望能切入中國市場。光是去年,研華在中國就有將近12億人民幣的營收,今年ECFA通過,加上物聯網帶動更多公共建設議題,商機將更為可觀。「中國的省長以前都在蓋馬路,現在全都在談物聯網,」何春盛笑說,物聯網和雲端一樣,是科技產業15年一輪的大變革,尤其台灣科技業者在系統、零組件都有很強的實力,研華已經全力布局。
【完整內容請見《數位時代》2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