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偷書賊》裡,一個遭到納粹迫害的小女孩,藉由文字與閱讀,找到了絕望中的曙光;而《傳信人》中,一個前途茫茫的年輕人,則因為阻止了一樁銀行搶劫,因而改變自己的人生……這些加入豐富想像,卻不失對於人性關懷的溫暖故事,不但一發行就獲得美國圖書館協會普林茲獎等眾多肯定,也讓今年才33歲的新銳作家Markus Zusak,頓時成為文壇中最閃亮的明日之星。
2005年在澳洲出版了第五本書《偷書賊》,就立刻被翻譯成26國語文版本,在言談間不時拉著自己的衣服拉鍊,或者用手指沾了糖包裡的糖來吃,Markus Zusak這位害羞卻帶點孩子氣的作家,對於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直笑說相當幸運。「我最早寫的前三本書都被書商拒絕出版,甚至《偷書賊》的前一百頁也是一試再試,我想,我最大的成就,就在於經歷過這麼多的失敗吧。」Markus Zusak謙虛地說。
1975年出生於澳洲雪梨的Markus Zusak,原本想跟父親一樣當個油漆工,但畢業後曾當過歷史與英文老師的他,卻還是決定成為一個專職作家。「其實我也當過印度文與法文老師,不過都很不在行,而且我對學生很不嚴格。」Markus Zusak笑著說。
融入影像的文字創作
和一般作家不同的是,Markus Zusak維持著每天早上六點就起床寫作的習慣,晚上則留著作為和家人相處的時光。這樣看似規律的生活,卻不因此影響了Markus Zusak對於創作的想像。
問到Markus Zusak認為自己的書之所以會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他想了想表示,「我希望每一頁都能創造出有如寶石般珍貴的影像,這樣一百頁就會有一百顆閃著亮光的寶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