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當美國航空運輸業還有諸多嚴格管制時,包裹遞送的平均時間大多得耗費數天到一週以上的時間,更遑論一些交通不便的偏鄉小鎮。但當時才剛從耶魯大學畢業的一位年輕小伙子史密斯(Frederick W. Smith)卻「異想天開」,看準當時還只是「高階利基市場」的「隔夜到府」包裹遞送服務,創立了聯邦快遞(Fedex)。
史密斯為了達到隔夜到府的「不可能任務」,他買下了一家小型航空公司,利用前所未有的「轉運中心模式」,打造了一個整合地面系統與航空運輸的輸送網絡,專門瞄準那些急需收送昂貴物件、不在乎費用的消費者。
史密斯的大膽構想,顛覆了包裹遞送產業的舊有商業模式,讓美國民眾不再需要苦苦等待其他業者姍姍來遲的服務,而開始擁抱聯邦快遞「使命必達」的效率與可靠。
聯邦快遞硬是把當時的美國貨運大廠伊美利空運(Emery Air Freight)踢出市場,就連當時深受美國政府保護的美國郵政總局(U.S. Postal Service)與優比速(UPS),也把當時幾近獨占的市場版圖拱手讓給聯邦快遞。優比速和美國郵政後來甚至花了好多年的時間,才成功轉換商業模式,真正趕上聯邦快遞的腳步。
破壞式創新,讓企業成功掌握「市場空白」
相較於當年貨運業的主流「正規軍」,聯邦快遞當時被同業嗤之以鼻的「隔夜到府」服務,正好符合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所提出的「破壞性創新」概念──史密斯從不同角度探索市場需求,並藉由商業模式的全面改造,引進耳目一新的遞送服務,創造了全新的市場。
這個全新的市場,我們可以說是「藍海」、「縫隙市場」或是消費者尚未獲得充分服務的「市場空白」(white space)。與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共同創辦創新洞察管理顧問公司(Innosight)的馬克.強生(Mark Johnson)在《白地策略》一書中指出,有些企業之所以能打造同業無法模仿的市場遊戲規則,關鍵就在於他們在現有市場範圍內掌握了「市場空白」,挖掘出可以致勝的利潤公式。
在「市場空白」裡,企業可以建立起自己獨特、具有吸引力的業務領域。在搶得灘頭堡之後,企業甚至不需要擔心後進者的追趕,因為率先搶佔市場空白的企業,早已占盡開路先鋒的優勢──擁有更好的穩定性、強大的議價能力與獲利實力,以及一群死心塌地的忠實客戶。
「市場空白」為企業建立「經濟護城河」
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執行長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曾經提出「經濟護城河」(economic moat)的概念。巴菲特把企業比喻為城堡,護城河則是指旁人無法跨越的競爭優勢。他認為如果城堡擁有很寬、很大的護城河,而且河裡充滿著令人害怕的鱷魚群,這種具備強大防禦能力的護城河,將足以抵擋外來侵略者。
以徵才、求職市場來說,台灣第一個人力仲介網站──104人力銀行利用網路方式進行人力仲介的創舉,可說是搶得市場空白、開創全新賽局的經典案例。
過去,報紙的分類廣告欄目收費價格,是根據版面大小計價,比一般名片還小的版面,也得要價上萬元,這樣的高額費用,對於多數中、小企業來說都是一筆沈重負擔。
不同於過去利用報紙徵才、求職的途徑,104人力銀行在90年代末期,搶搭上網路崛起的風潮,以虛擬的網路資訊平台,打破了傳統報紙分類廣告壟斷就業市場的局面。而104人力銀行所獨創的統一收費模式,還不分企業規模大小,一個月的刊登價格平均落在數千元水準上下。
不只是收費標準深受企業青睞,104人力銀行提供的線上履歷表、主動投遞履歷等人性化的功能,也為求職者打開了就業機會的大門。儘管近來有不少人力銀行同業亟欲急起直追,擁有最多徵才廠商與人才庫的104人力銀行,依舊能吸引最多企業與求職者的目光,而遙遙領先其他競爭對手。
聯邦快遞和104人力銀行就是靠著成功掌握市場空白、創造有利可圖的新商業模式,而建造了讓競爭對手無法越雷池一步的護城河,站穩在市場上的支配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