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當心!每個人都可能中風

作者/林芝安 圖片/周書羽    

這篇報導,將顛覆你對中風的想像。





過去,總認為中風是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肥胖或不運動者的專利,如果自己不在這當中,就以為中風不會找上門。





這樣想只對了六成。





2008年,國際權威醫學期刊《Lancet(刺胳針)》有篇研究分析第一次中風住院的病人當中,約60%明確知道有抽菸、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危險因子,但仍有40%的病人身上完全沒有這些危險因子存在。





2011年由美國心臟學會與美國中風學會連袂研究發表在《Stroke(中風)》期刊,針對第一次中風預防的治療指引中提到,這些傳統危險因子可以透過飲食、運動等生活型態來改變;有些危險因子無法改變,例如遺傳、基因、性別或年紀;此外,更有其他潛在的危險因子,需要被關注。





找出受忽略的中風危險因子





最近,台灣找到那些未知、受忽略40%的中風危險因子,提醒我們,還有更多人曝露在中風危險之中。





台灣腦中風學會多年前開始做中風登錄,再從1996~2008年的健保資料庫進行多項研究,平均追蹤8年半,有許多重要的發現,有些已刊載在國際知名期刊,部份仍持續分析中。





《康健》獨家取得第一手資料,最新的本土研究包括了:





缺血性腦中風 已從七成爬升至七成五





「缺血性腦中風已經是出血性的5倍,快趕上國際趨勢了,」北醫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邱弘毅指出。





分析這群台灣缺血性腦中風患者中,80%有高血壓,45%有糖尿病%,23%血脂異常,40%有抽菸習慣。





中風有年輕化趨勢





屬於年輕人的早發型中風,出血比率比年紀較大的晚發型中風高出一倍。





「台灣出血性腦中風平均60歲,」新光醫院神經科加護病房主任連立明研究發現,出血性腦中風雖然比缺血性的比率低,但更多是年輕人,住院天數也比缺血性多了10幾天,平均死亡率高達18%(缺血性中風僅4%)。





年輕人中風可能跟基因遺傳有關,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朝榮指出,年輕型粥狀動脈硬化症引發的中風,可能與同胱胺酸代謝相關酵素基因的突變有關,稱為「高同胱胺酸尿症」。





有些年輕人運動後引發中風(稱為MELAS症候群),研究發現可能是粒腺體DNA突變所致。





在台灣,年輕人中風也跟頸動脈剝離有關。





「因頸動脈剝離造成的中風年齡平均40多歲,」台中林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炳錕說,頸動脈剝離之後造成中風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血管管腔過於狹窄,血管會成為一個繞流,當血液衝進一個沒有路的地方就會停滯,血液反覆衝,形成漩渦,血液容易凝結,造成血栓。另個原因可能是血管天生內膜脆弱,管壁有個脆弱點,如果有外力介入,例如整脊或劇烈扭轉脖子,容易產生頸動脈剝離甚至中風。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8949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康健雜誌一年8期無贈 本月特價 0 1600  
康健雜誌一年8期 (此方案01/29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1980  
康健雜誌一年8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1/29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198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