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張瑞芬/雨潤無聲的河岸──蔣勳的散文 (下)

文/張瑞芬    

蔣勳的散文歷程,事實上是經過了小說的迴游與詩的轉喻,才終於抵達的終極祕境。大學時期就寫過〈勞伯伯的畜牧事業〉這樣熱血憤激的小說,七○年代留學法國巴黎讀藝術研究所時,在保釣與海外學生運動的浪潮中改寫新詩,徘徊反思著民族情感與文化認同。八○年代,蔣勳回國接編《雄獅美術》,並任教輔大、東海,才有了情致雋永的山水三書(《萍水相逢》、《大度.山》、《今宵酒醒何處》)。《萍水相逢》作為第一本散文集,出版於1985年,當時蔣勳已經三十八歲,正擔任著東海美術系系主任。這三本書凝練、疏淡、優雅、寫意,就像河水發源地一般清澈見底,代表了他早期散文的基礎風格。然而要到九○年代中後期《人與地》(1995)和《島嶼獨白》(1997),蔣勳散文才進入了飛瀑銀練的激流險灘,而他的人生,也約當同時辭去東海教職,預示了《寫給Ly's M-1999》(1999)、《給青年藝術家的信》(2004)情書系列的到來。



《人與地》和《島嶼獨白》這兩本書,是蔣勳散文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人與地》足跡遍及印度、西班牙、烏蘭巴托、台灣、西湖、貴州等地,述說一個個苦行者浪跡天涯的故事。但〈西門町〉、〈七○〉諸篇畢竟悄悄觸及了台灣社會與文化的脈動,頗可視為蔣勳本土意識的發軔。而被袁哲生戲稱為「後天免疫不全流浪症候群」的《島嶼獨白》,主要是形式上完全背離了傳統散文的寫法,夾雜了詩、散文、小說、甚至寓言的元素,藉由一男子伊卡和飄忽不定的黑狗,反覆演練著孤獨與背離世界的美學。身體在島嶼(台灣)流浪,心裡卻渴望「在島嶼上建立一種獨白的革命,拒絕溝通,拒絕妥協與和解」。如自序所稱,這是一本「使人逃亡的書」,也是「寫給孤獨者的書」。蔣勳由此建立了中期散文「獨白」的形式,這也是他文字最為華麗奢靡的時期,一直延伸到《寫給Ly'sM-1999》、《給青年藝術家的信》都是這個範圍。我們試著比較以下兩段文字:



人在小小的島嶼上陸續變成馬了……那些島嶼最後的一批居民,陸續在你的夢中一一變成了彩色繽紛的馬,牠們搖動著如熱帶魚尾鰭的鬃毛,牠們如鳥展翅,牠們曾經如何熱愛自由無拘束的生活,奔跑於島嶼的丘陵、河流四周與浪潮沙灘的海域。牠們在一片翻飛的芒草花中靜靜奔跑著……(《島嶼獨白》〈非馬〉)



我的肉體病痛著,感覺到記憶、思維、渴盼一點一點沉澱。身體的高熱產生一種虛幻,彷彿浮游在茫漠的空中,但是,對生存的慾望卻如此驚人的膨脹,膨脹到近於一種原始的細胞分裂的狀態,好像是種籽從果實中爆裂飛撒開來,好像水族的魚蛙鼓動大腹,排擠成千上萬的卵,好像一時孵化的蛹,蠕動推擠著。(《寫給Ly's M-1999》〈憂傷寂寞的一張臉〉)



再與1985年的散文集《萍水相逢》〈渡口〉文字對照來看:「我們常常被一點小小的事驚動,誇張著自己的憂傷、苦惱,心裡的痛,然而走到這陽光下,山河蜿蜒,彷彿亙古以來,眾生的苦樂都沉澱成一種清明,無苦無樂的安靜,還是那一個最初的天地罷了」。《島嶼獨白》、《寫給Ly's M-1999》的「獨白」體式,不但文字綿長糾結,比起「山水三書」時期的疏淡雋永,那強烈的痛苦和張力,也藉由華麗或變形的想像,彷彿就要穿膛而出,奔湧而下。



《島嶼獨白》裡,神話中被幽囚孤島的伊卡魯斯父子,用蠟製的翅膀來對抗地心引力。那種亟欲尋求出路而不得的痛苦,也表現在約當同時的小說集《因為孤獨的緣故》(1993)與《情不自禁》(2000),充滿了動物屠戮的血腥異色上。情書系列的《寫給Ly's M-1999》與《給青年藝術家的信》,到底該歸入散文還是小說,正如同《邱妙津日記》一樣無解。基本上那是一種散文形式的反動,作著困窮的掙扎,試圖脫去一切束縛,道出心底的靈光。在1997年接受魏可風專訪的〈在孤獨裡獨白〉一文中,蔣勳就是這麼說的:「我不在意形式上是詩、散文還是小說,但是我在意那是不是真正發自內心的獨白」。



2005年以下,經歷了父母相繼辭世的哀傷,《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後,蔣勳陸續推出「美學系列」諸書,包括《手帖——南朝歲月》(2010)、《此生──肉身覺醒》(2011)。結合了慢活趨勢,環保潮流,成為生活美學與心靈療癒系主流散文,獲獎連連。反而長篇小說《祕密假期》(2006)在同志文學愈趨成熟的近年,光芒有些被後起之輩如許正平、徐譽誠或王盛弘掩蓋了。



同志書寫,其實恐怕不是蔣勳的強項。從中國情懷到在地台灣,也並不是容易的一步。反璞歸真的終極境地,終究並不是遁隱於虛無世界,於是在停筆六年(2000至2006,好事者自可去臆度莫須有的意識形態)之後,蔣勳還是把《少年台灣》續完了。在八里淡水河岸的畫室裡,回想起青春生命以及過往悸動,台灣這塊土地自有她不羈的生命力。而他的生活和島嶼是這樣不可離分的牽繫著,像纜繩之於渡輪,他與友朋們的原初童年,水淋淋的在陽光下閃耀著金光。



我始終覺得,《少年台灣》精神上是承繼《人與地》的。那是一點浮世的餘光,不絕的想念,是《人與地》裡花東海岸的〈靜浦婦人〉,俗豔疲憊,茫茫無未來的旅館老闆娘;也是〈大河即事〉裡小鎮醫師和感染梅毒死去的妓女梅紅。少年蔣勳在異國孺慕懷想中國苦難而聖潔的母親,暮晚之年,年屆花甲的他卻憐惜起台灣的庶民圖像,紅塵眾生。或許他從未放棄切實的生活,反倒是在近年的修行中,更接近了圓滿的感謝,歡喜的領悟吧!



我也始終難忘的是,蔣勳《給青年藝術家的信》第七封信〈童年的聲音〉裡的一句話:「潤物細無聲」。詩人是在眾多喧嘩裡聽到了「無聲」。漫長寒冷的冬天過去後,會有一種不易察覺的溫暖和濕度在空氣中氤氳著,滋潤著大地上等待甦醒的所有生命,而詩人只是靜靜諦聽著這一切,用全部心裡的期待與渴望聽著。也於是創造了他的藝術顛峰。



注:陳映真曾是蔣勳就讀強恕中學時的英文老師。陳映真〈試論蔣勳的詩〉一文,原收入蔣勳詩集《少年中國》(遠景,1980)及同書改版的《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東潤,1992),亦收入陳映真《孤兒的歷史,歷史的孤兒》(遠景,1984)。



◎作者簡介



張瑞芬



1962年生,台南人,東吳大學中文博士,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近年寫作書評,並致力於台灣當代散文整理與研究,著有《未竟的探訪──瞭望文學新版圖》、《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評論篇》、《狩獵月光──當代文學及散文論評》、《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胡蘭成、朱天文與「三三」──臺灣當代文學論集》、《鳶尾盛開──文學評論與作家印象》、《春風夢田──台灣當代文學評論集》等。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7556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聯合文學一年12期 2160 18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