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台北電影獎,除了因為它呵護本土創作向來不遺餘力,更在於它打破獨尊劇情長片的主流迷思。它引領我們重新思索影像創作類別、規格、長度、尺寸的定位與意義,同時也呈現當年度在地創作與台灣社會脈絡之間的緊密連結。2012年入圍最佳劇情長片的《金孫》,以及2011年讓實力派演員吳朋奉奪得影帝殊榮的《歸.途》,正是兩部反映這項特色的「電視電影」佳作。
電視電影這個名詞,對許多觀眾來說或許陌生。從早期「台視劇場」、「華視劇展」到現在公視的「人生劇展」,這類開拍前提正是為了角逐金鐘獎的單元劇(過去也常被稱為「金鐘劇」),因為明顯與傳統電視連續劇交待劇情式的敘事、風格有所區隔,往往被歸類為電視電影,並且是新銳創作者的搖籃。
電視電影,勇於突破主流
電視電影的最大優勢在於透過閱聽眾廣泛的電視媒介,以電影語言和敘事去執行主流院線電影不敢嘗試的題材企畫。它可以更公益取向、實驗創新,或邊緣極端。也因此,在台灣電影中幾乎成為「拒絕往來戶」的外籍移工、外籍配偶相關題材(近年電影只有《歧路天堂》與《台北星期天》兩片勇敢以外籍移工為主角),在電視電影卻是屢有佳作。
林靖傑在2003年的《我倆沒有明天》中以寫實手法,真誠刻畫台灣底層勞工與菲傭之間的無望愛情;鄭文堂2007年的《海邊的人》藉由漁村開發計畫切入關懷越南新娘的鄉愁;梁修身2007年的《移民天堂》以澎湖縣的大倉島為藍本,描述離島學校遭裁併危機,以及島上外籍新娘天堂夢碎的生活困境。這些作品,對於中心╱邊緣、離鄉╱返鄉、本島╱外島╱離島的論述,各有獨到之處。
此外,溫知儀2007年以印尼幫傭與泰國勞工為主題的《娘惹滋味》,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外配題材作品,曾獲金鐘獎多項肯定(她在2009年另以描述外籍看護的《片刻暖和》榮獲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獎)。
內人外人,都在多元社會
由周旭薇導演的《金孫》是移民署首次跨足演藝事業的「內人.外人」系列之一。根據內政部統計,因婚配關係來到台灣的新移民女性已超過45萬人(以中國、越南、印尼依序居多)。為了呈現台灣社會擁有大量新移民的真實社會現象,希望透過戲劇演出消弭國人將台灣人和新移民二分為「內」和「外」人的既定印象,移民署委由台灣展翅協會、緯來電視台和崗華影視承辦,邀集四位導演拍攝了「內人.外人」系列電視電影。
「內人.外人」希望藉由導演銳利的社會觀察視野,以新移民女性為主體,描寫不同背景的她們面對「第二個家」的衝擊與挑戰,喚起台灣社會對新住民多元文化現象的正視與吸收,和用不同的觀點去體會,從「外人」到「內人」的過程。
委屈出走,才聞「野蓮香」
鄭有傑執導的《野蓮香》,找來有台、越、印混血背景的海倫清桃(也是本系列唯一具有外籍血統的女主角)詮釋嫁到美濃客家,卻無法被完全接受的越籍新娘瓊娥。她的丈夫天福在工作上陷入瓶頸,捉襟見肘的經濟狀況令夫妻關係更形緊張。百般委屈的瓊娥忍無可忍,遂帶著女兒前往東部進行一場小旅行,沒想到意外成為轉機……。
作為本系列唯一的男性導演,過往作品從《石碇的夏天》、《一年之初》到《陽陽》不約而同聚焦血統和認同;鄭有傑這回藉小夫妻各自的困境與盲點提出他對這片土地上階級與族群的個人觀察,既敏感又冷靜,銳利批判卻又不失感性。瓊娥被婆婆誤會偷地契,依舊笑著緩緩解釋自己嫁來台灣六年,早已把這邊當成自己的家,懇求夫家不要再把她當成外人那場戲,堪稱全片最殘酷卻也令人心碎的片刻,海倫清桃的表現動人至極。
鄭有傑此番處理衝突爭議的劇情轉折,與攝影師廖敬堯選擇了較為平穩直敘的旁觀角度,為整部片增添了難得的圓融和溫柔。有趣的是,到了故事尾聲,他還是忍不住重現《陽陽》令人難忘的逆光臉部特寫與手提攝影,甚至留下一條耐人尋味的同性情欲線索,讓「政治正確」的《野蓮香》,忽然又顯得沒有故事表面那樣簡單。
瓊娥戰勝歧視她的人的唯一方式,就是努力讓自己過得比他們都幸福。幸福,究竟是什麼?身為一個在台灣的「外人」,能夠追求到什麼程度?對於《吉林的月光》的大陸配偶和《黛比的幸福生活》的印尼配偶來說,又是截然不同的光景。
流離命運,「月光」照鄉愁
《吉林的月光》故事背景在新北市,描述來自吉林的巍巍為了母親龐大的醫藥費,放下醫學院學業遠嫁台灣。她在黑道丈夫跑路之後,因為生計而淪為按摩女郎;為了不讓彼岸親友擔心,只能一次次地虛構自己的幸福生活。
飾演巍巍的尹馨,精準到位地詮釋了角色的無奈與掙扎。而擅拍偶像劇的導演陳慧翎,發揮其溫婉細膩的個人特色,既夢幻又嘲諷地刻畫巍巍與對她一見傾心的警察、接替落跑黑道丈夫照應她的小混混(兩人的身分職業顯然是精心設計)之間的關係。《吉林的月光》是本系列最言情、最夢幻的作品,或許相比之下較缺乏現實感,但陳慧翎讓流離失所的女性鄉愁與台灣╱中國繁雜難解的政經脈絡交錯辯證,意外將這個感性過度的故事拉出驚人的歷史縱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