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記錄生命之「殤」─ 攝影者何經泰 X 拍/被拍者張榮隆

文/楊子頡、林佳禾;攝影/何經泰、張榮隆    

何經泰



紀實攝影家,資深媒體攝影工作者,曾任職於《天下》、《時報周刊》等各大媒體,現為《明報周刊》副總編輯。個人作品《都市底層》(1990),《白色檔案》(1991)、《工殤顯影I》(1996)和《工殤顯影II》(2003),皆以安靜、沉穩的人像攝影,記錄受傷者/家庭的真實面貌。



張榮隆



因職業災害而導致截掉右手右腳的工人,曾任「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理事長。工傷後自習繪畫、寫作、攝影,近年專注於社會運動的街頭攝影,並長期記錄受困勞資糾紛、工傷爭議的在台外籍移工。2008年曾獲台北市政府「工人藝術家」殊榮。



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紀實攝影家Lewis Hine曾說:「攝影不應當僅僅為了美,而應有一個社會目的。要表現那些應予讚美的東西,也要表現那些應予糾正的東西。」



鏡頭後的攝影者,總似主動地以觀景窗格框定人事景物,表達意義和隱喻;但鏡頭前的被攝者,卻似僅能默默被觀看、擺布,承受被曝光再現的壓力。某種程度,鏡頭確實是「權力之眼」──看,與被看;言說,與被言說,清楚地畫分出強弱兩端。



然而,當被拍攝的弱勢者,有一天拿起了相機,帶著明確目的,要為自己和他者發聲;想像,甚至宣稱自己,以再現人間真實為職志的紀實攝影家,會如何看待?



紀實攝影家何經泰,多年前數度與「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簡稱「工傷協會」)合作。他曾拍下受傷工人張榮隆的手,並成為該協會出版繪本的封面;但他不知道,張榮隆後來開始也學習攝影,並成為穿梭在各種社運場合的影像記錄者。



時過境遷,兩人在《人籟》安排下重逢。把酒言歡之間,他們暢談彼此的攝影經驗,也分享對攝影者與被攝者之間的種種看法。



先談談兩位怎麼開始接觸攝影吧?



張:對我來說,接觸攝影是個機緣,要不然右手受傷的我,大概是沒辦法玩攝影的。



工傷協會舉辦過一些團體性或藝文性的活動,用意是硬梆梆的抗爭之外,也能利用文化活動,讓社會大眾看見我們是誰、想說什麼。那時候開了一個DV攝影班,我參與了前面一兩次,第一次接觸到影像器材,也才意識到要控制那些機器,會有些限制。我開始好奇,自己到底可不可以玩這些東西?剛好朋友有台相機,就借來自己摸索,慢慢拼裝出一個把手,結果發現:欸,左手居然也可以按快門了!



於是,我開始拿起相機。因為協會常上街頭抗爭或辦活動,我一開始就跟著協會的議題拍,沒有自己設定主題。直到現在,我的題材就是社運組織者和他們的服務對象,非常明確。



何:我拍照的時間就長了,大學畢業就當攝影,到現在都56歲了。我是在韓國出生,來台灣念大學才喜歡上攝影,要畢業的時候,曾經辦過一個展覽,內容是很意境式的那種,色塊啦、線條啦……



不過,那時候心裡嚮往的還是新聞攝影。80年代初有很多老師帶了新的思想進來,所以我就想當個攝影記者。1982年畢業後,我進到媒體工作,先是在《天下》雜誌,後來又到《時報周刊》。



當時報導攝影盛行,其中又首推《人間》雜誌。我沒有在《人間》發表過任何作品;不過,那年頭專職的攝影師就只有幾個,大家都很熟,跑街頭拍完照,常常一起去喝酒。總之,我也受到左派思想的啟發,所以後來才會開始拍《都市底層》。



在報導光鮮的主流媒體工作,怎麼會想去拍攝社會底層的人物?



何:在《天下》都是去採訪大老闆,當時「台灣錢淹腳目」,正是股票最高點的時候。後來到了《時報周刊》,因為跑社會新聞,我到了許多沒去過的角落,這才發現:哦!原來台北還有一批人是不一樣的。



我和榮隆不一樣。我是從攝影創作出發,在那個時代氛圍下,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對社會有意義,讓大家看見台灣有這個狀態。「都市底層」系列就是呈現台北的貧窮現象,在那時大家也許看不見,或刻意迴避;但我看到了,覺得該呈現出來。



當然,我是以攝影為生的人。工作上的題材常受人支配,很難有完整的作品。大學畢業到現在30年,我都在上班,就算有感興趣的議題,也只能擠出一點時間來拍。



《都市底層》非常罕見地用人像來呈現貧民和街友,當時的想法是什麼?



何:我想涵蓋一個面向,樣本要多,所以選擇用人像的方式來拍。一般拍街友,如果用側拍、抓拍,快速偷按個幾張,非常容易;但我不想這樣呈現他們,而是想直接面對。我總是告訴他們:「你要明確地看著鏡頭,知道我在拍。」



為什麼看鏡頭很重要?因為對方必須「同意」才會看著鏡頭。我做人像,想強調的正是「面對」:他面對鏡頭,我面對他,甚至到了展覽,觀眾也得面對!當我要拍的時候,有些街友還會整理一下頭髮,弄一弄衣服。相機,跟我,跟他,直接面對面。


文章投票
雜誌訂購頁
雜誌內容頁
前期雜誌封面

 第  期封面

第 期
2008誰最創新
憶舊人 身世不明、情變失財、未婚生子、精神耗弱、出院驟逝 你所不知道的天 涯歌女周璇
產前不得已要換醫師‧該怎麼辦?
原來她不乖Incoming Girl-林利霏
民選新政府的財經政策
代謝創造新商機
生命的勇者──抗癌爸爸邱瑞金
《波麗士大人》導演 王小棣 堅持前行,是離進步最短的距離
200808 P42
200809 P212
200809
200809 P10
200809 P11
200809 P11
康仕德---回歸傳統IMC的品牌工程
國際小提琴大師胡乃元:我的句子有了生命
獨家專訪歐巴馬─聊聊女人、性和婚姻
自認的救贖,自縛的繭──訪《為愛朗讀》導演史蒂芬‧戴爾卓 (上)
自認的救贖,自縛的繭──訪《為愛朗讀》導演史蒂芬‧戴爾卓 (上)
讀者10問 杜忠誥
專訪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被超越的一哥,如何追趕
29種營養品‧孕期產後健康沒煩惱(下)
全球競爭力新指標》國家治理,進入品牌時代(上)
下半年股票、基金,長線短做就對了!
7大必勝談判絕技!
菁英人才發展經驗談:你在「打造菁英」,還是「改造菁英」?
「好朋友」沒報到!當心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席安納米勒 混搭知性慵懶時髦味
陳鏞基 絕不輕言放棄
潘瑋柏 男孩跨入男人階段的新未來 Boy To Man
阿美英雄 獅披秀登場
台北市都會小旅行 單車兜風逛街散步
賴清德的台南夢
陳奕迅 過癮獨角戲
頂級超市精品巧克力首選Top6
岑永康:幫孩子存金錢 不如存觀念
高文茂:看到數字再做判斷,就不會犯錯(下)
虹彩珠寶宮
李兆基:年輕人選對行業、努力儲蓄、別太早婚
見龍集團/全球保麗龍大王 三堂慘烈接班課
2011青少年閱讀力大調查/我們都是讀「臉書」長大的
Dior花園裡的剪刀手
生活主張 巧創業
物聯網起飛 帶動全新商機
簡立峰專欄/這些年,三星教我們的事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暢銷雜誌假日限量特價
今周刊訂一送二超級優惠活動!只要4800元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8007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