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嚮美的路上/廣島生變

文/蔡素芬    

日本西邊九州、中國、四國圍繞的瀨戶內海,大大小小的島嶼分布海中,無論在沿海陸地或跨海大橋上,望向海中,群島在水光波漪中互望,綺麗多姿,視線所及,極易令人情感如水柔軟。水鄉之都,多柔情繾綣的愛情,我心裡浮現〈博多夜船〉的淒柔旋律,小時候常聽父親播放美空雲雀的曲子,對她吟唱的〈博多夜船〉特別感到淒美動聽,到了瀨戶內海,才體會到歌詞中將船與愛情連結的柔美意象,因為這裡與博多(福岡)如此相近,水與島的綺麗多姿,充滿想像。海上的船影,即是海的語言,承載著無數的人與故事。



四國地區的愛媛縣和中國地區的廣島縣,隔著瀨戶內海南北相望,我們一行數人搭船往來這兩個縣,一次乘坐可容納數百人的大眾快船,上下兩層,在水浪間平穩航行,我坐在下層窗邊寬敞的座椅,一個多小時的航程,絲毫不覺暈晃;一次坐私人快艇,很豪奢的享受航行海上的樂趣,快艇下層有吧台有臥鋪,上層有宛如客廳般的景觀室,可一邊享用飲食一邊聊天一邊觀海,我和友人在兩層間上上下下,利用不同高度觀海,心知搭私人豪華快艇的機會可能此生僅此一次,因此坐在上層沙發上,拿出相機,讓吹進船艙的海風和我們的聊天聲音混為一場有圖為證的記憶。



其實大部分時間是待在廣島。



莒哈絲的劇本《廣島之戀》談法國女人在受到原爆後的廣島遇見日本男人,由兩人一觸即發的愛情談戰爭帶來的死亡和愛情的傷痛,選廣島為電影劇本地點,無不代表了一種反戰意識。1945年8月6日的廣島原爆,估計當場死亡者約七萬人,數日後到年底死亡的約九萬到十四萬人,二十萬條人命和破壞殆盡的環境,是為二次大戰慘重的人災。



這顆原子彈投在廣島縣的廣島巿,廣島巿面海,是二次大戰時期日本重要的造船和軍備供應地點,原子彈投下的剎那,爆炸中心的風速是十二級颱風風速的十倍,這瞬間的風速和衝擊已使建築物傾壞,人體的內臟爆出,再加上地面受到的熱能是平時太陽照射的一千倍,溫度達到攝氏三千到四千度,木房燃燒,瓦屋起泡,沒立即死亡而突然感到灼熱的人們找水源喝,水又受到輻射的汙染,蕈狀雲裡的大量輻射塵與雲氣結合,落下的黑水汙染河流,喝了這些水的人也在數日內死亡。這場世紀人災造成生命的毀壞,卻也結束了戰爭,戰爭是人性惡欲的極致反應,以自相殘殺作結。



在廣島巿紀念原爆的和平公園裡,祈求和平的燈火不熄,為使世人記取原爆的可怕,留下當初毀壞的建築物原形,作為傷痕的印記。當初受難的人已往,人們真的可以永遠免於戰爭嗎?歷史傷痕會被時間沖淡,人性之善與惡都會與世俱存,最近不是有四名記者相繼在敘利亞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之戰中受槍擊殉職嗎?而核子武器的研發從沒停止過。



原爆後,國際上預測廣島巿因受到輻射的破壞,五十年內將寸草不生,但力爭復原的日本跌破世人眼鏡,如今的廣島巿容整齊,花木繁茂,是個清爽宜人的城巿,彷彿毀壞從沒發生過。日本積極重建城巿,那些帶著核傷倖存下來的人,也以他們的經驗和記憶,盡其所能的做倡導和平的心靈重建。



其中一位倖存者,且將其和平心念以藝術形式表現,受到尊重與肯定的是有日本國民畫家之稱的平山郁夫。



平山郁夫1930年出生於廣島縣,2009年在東京去世,是日本現代藝壇中的代表性畫家之一,兩度就任東京藝術大學校長。他十五歲時,也就是1945年原爆那天,在廣島陸軍兵器補給廠作業,死裡逃生,逃過一劫,但因曝露在強烈的原爆輻射中,和許多人一樣患有原爆症,體內的白血球只有正常人的一半,長期貧血使他意識到死亡的威脅,覺悟死之存在,在往後的藝術生涯中,抱定決心,「在死之前,希望能夠畫出深刻映照心靈的作品,就算只有一幅也好。」



從十六歲進入東京美術學校,他就積極作畫,遵從老師清水南山的忠告,多閱讀古籍和哲學書籍充實心靈。1959年,平山郁夫二十九歲,這年是決定了他繪畫方向的重要年度,當時他擔任東京藝術大學日本畫科教授的助理,參加學校所辦的八甲田山的寫生旅行,途中因持續性的暈眩和嘔吐感,加上登山的疲勞,使他體力衰竭,在難以負荷的虛弱中,八甲田山的五月陽光照拂之處,一片綠意,如生生不息的生之光輝,他受到極大的感動,在他眼中,這片綠意帶來的活力,宛如在沙漠中旅行的僧侶到達綠洲,在倒下之際遇到了美麗的花朵,他把那名僧侶想像成往印度取經,歷經十八年苦難歷程的玄奘大師。他將這次旅行寫生的感動和感悟畫成「佛教傳來」,此畫成為他早期佛傳畫的代表作,也開啟了他一系列的佛傳畫作,並以此名世。



平山郁夫以宗教為繪畫主題,正是對廣島原爆的反思,藉宗教以尋找嚮往和平的慰藉。他的父親本是虔誠的佛教徒,在耳濡目染和對佛教典籍的閱讀下,他對日本文化源頭之一的佛教產生虔敬和寄託之情,影響他往後,花了三十幾年的時間,走了一百多次絲路,探尋玄奘大師取經的路程,感受佛教東傳的精神意義和玄奘大師的毅力,而這內在的動力,來自原爆後,對蒼生的悲憫。



古之絲路,涵蓋範圍極廣,歐亞交界諸國,遠及北非東非都可納入絲路範圍,平山郁夫的多次絲路之旅,呈現在畫作裡的,是豐富的山川景色和異國風貌,這些畫作都富有很濃的宗教神祕色彩和寧靜的氣息,藍色天空下的土耳其廢墟、沙漠風情中的阿拉伯新娘、中亞熱鬧擁擠的巿集、月光下沉睡的樓蘭女王、月夜下西域騰空奔跑的馬,平山郁夫記錄佛教東傳的路徑風光,向大地的魅力取景,畫面意境神祕幽遠,極具故事性,卻又盡在不言中,大地的魅力成了他的畫作魅力。與宗教結合的絲路系列可說是他一生畫作的成就表現,在受佛教文化浸染的日本,具備撫慰和療癒精神的力量,被認為是藝術的佈道者。



遲到1979年,離原爆已經三十四年,平山郁夫在梅雨季節的某天站在和平公園的紀念碑前,這已不是第一次了,但這次他心裡浮現1945年「灼熱的那一天」的鮮明印象,那天的慘狀和親友的死亡都一一浮現,每日沉積在心頭的如原罪般的心靈負擔,終於到了應該釋放的時候,他感到「是時候把那天的情景畫出來了」。



在這之前的三十幾年間,他一直抗拒去畫,因為心理上沒有準備好,他說:「我就算有機會可以畫下原子彈爆炸那天的情況,也不是以畫家的身分,而必須是以一名從原子彈爆炸中生還、在那天失去了眾多親人和朋友的其中一人的身分來畫,當我有所覺悟時,才是能夠動筆的時刻。」這覺悟在三十四年後來到,在梅雨季的這一天,他沉澱在心裡的傷痛終於從筆尖釋放出來。



這幅命名為「廣島生變圖」,回憶原爆的橫幅巨作,畫面以火焰紅布滿,下方是只剩結構骨架的建築,右上方懸空的是以慈悲心守護生命的不動明王,在死的殘酷中求生,象徵了盼望和平的永世存在。



美國策劃投擲原子彈時,原安排了拍攝原子彈爆炸瞬間的攝影觀測機,但因原子彈爆炸瞬間發出的強烈射線傷害了底片,只有遠處另一架飛機拍下唯一的一張爆炸時產生的蕈狀雲照片,這張見證了原子彈的威力和傷害,平山郁夫的繪畫則反映了長久留存於受難者心靈傷痕中的原爆圖像。



從廣島巿往東到位處廣島縣東南方的尾道巿,由這裡為起點,往南有十座橋樑連接八座島嶼,全長八十公里,一路通到四國的愛媛縣,這段橋樑公路稱為島波海道,畫分為汽車車道和自行車車道,途中的第三座島嶼山口島屬尾道巿瀨戶田町,那是平山郁夫出生地,也是他的美術館所在地。



我在島波公路上騎自行車欣賞海水間的島嶼風光,也走入平山郁夫美術館體會畫家的藝術感染力。美術館外走道寬闊,兩邊樹木展姿,環境乾淨寧靜,狹長的館內,各展示空間都很寬敞。美術館在平山郁夫生前的1997年即開館,這是少見的現象,足見平山郁夫對廣島及日本的重要性。館內有他少年起各時期的作品,他的絲路系列名作和佛寺畫作在展覽廳中熠熠生輝。他使用金色。那像礦石磨出的金色細砂作為「求法高僧東歸圖」的背景,襯托十一位高僧低頭行走的黑暗影像,畫面單純而強烈的表達了苦行的莊嚴。館中也有多幅瀨戶內海風景畫。平山郁夫曾說:「我的原點是瀨戶內海的風土。」



在島嶼上成長,以船舶和橋樑與大陸相通,日常所見是水波蕩漾,感性的山水培育出感性的人,平山郁夫對家鄉的藝術回饋,使家鄉更以他為名。



因為瀨戶內海風光,我流連在這風光中,似有迷醉,水波邊的旅館,海水邊的泳池,花園燈光映照的水面,這一片晚間的迷離和海上大礁石般的島嶼,曾被輻射汙染,而今波光粼粼,能享受這山水風光是多麼幸福。



幸福被破壞後,要花很長的時間重建,重建後人們會更懂得把握嗎?若不回頭看歷史,我們肯定相信,好山好水好幸福,應會永遠留存。



◎作者簡介



蔡素芬



淡大中文系畢業,德州大學雙語言文化研究所進修。歷任自由時報撰述委員、自由副刊主編,現任影視藝文中心副主任,兼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曾獲多次校園文學小說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聯合報文學獎小說獎、中央日報文學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中興文藝獎章等。著有《鹽田兒女》、《橄欖樹》、《台北車站》、《姐妹書》、《燭光盛宴》、《海邊》等,主編《九十四年小說選》、《台灣文學30年菁英選──小說30家》。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8820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聯合文學一年12期 2160 18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