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的中興大業在馬英九身上實現了。蔣體制的中國國民黨從反共抗俄,反攻大陸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結束於蔣經國的「我是中國人,我也是台灣人」的遺言。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畢竟無法再現於中國大陸,自一九四九年起另易國家新幟的那一大片異國,終結了改變大清帝國的國家。儘管中國國民黨帶著它的「國家」倖得在台灣這個代行接管領地,奉行它的黨國如儀,但嚴格意義來說,「中華民國」已不是中華民國。
李登輝以台灣人身份出任「中華民國」總統,儘管他也是中國國民黨主席,但黨的權貴和中國意識論的黨人並不真正接受他。宋楚瑜硬是打破李登輝指定連戰為接班人的想法,讓宋狠下心來的「豹子膽」就是黨內那一股殖民體制中國意識論的本質,是那股一直存在的力量。
宋失敗了,連帶的是連也失敗了。哪知道對李登輝必恭必敬的連戰,其實並非真正的台灣意識論者。夾雜的權力競奪未必是那麼高尚的認同選擇!
李登輝十二年,無中國國民黨人能挫其鋒。李盤算的黨發展和其路線,宋和其他有貳心的黨人盤算的,都失敗了。馬英九在這樣的基礎上,成為中國國民黨中興大業之所繫。
如果民進黨成功地延續政權,在台灣的這個國家也許真正能走出國內內戰的陰影。從連宋競逐敗,連宋合擊敗到馬英九敗,中國國民黨在台灣才真正能夠改弦易轍,確實台灣化,黨名去「中國」化以便展示台灣認同。
但,民進黨失敗了。功虧一簣的政治改革、台灣的國家重建,都讓台灣回返到蔣經國時代的形勢。在台灣的國家,不是台灣的國家而是中國的國家。中國國民黨所謂的中興,只不過是繼續維繫其黨國在台灣的統治體制。
馬英九的身上有陳水扁的影子。
當年,台灣人民對陳水扁寄以無限希望,只因為他認為是可以從中國國民黨取得政權的「台灣之子」。而中國子弟,馬英九呢?他被賦予和陳水扁一樣的角色,只不過反方向罷了!
扁與馬,都是大眾消費時代的政治人物,缺乏深刻的文化性,以「政治明星」而受寵,而登上總統之位,最令人擔心的是徒有其表!從「四不一沒有」到「三不」,這種否定型,自我閹割性的政治領袖,經不起考驗!不!不!不!只是拖!拖!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