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不變的龍應台vs.改變的龍應台(下)

文/洪綾襄    

視野廣 聯想力、創新力無窮



例如她發現,全台368個鄉有將近300個鄉連一家小書店都沒有,因此她思考是否該扶植地方獨立書店。但是她心中的書店不只是書店,還應該是地方文化中心,是小型表演或演講中心,同時還要給青年創業的第一桶金,讓他們回到鄉下開店……,她可以這樣不斷聯想下去,幾乎就把整個文化部各部門業務都整合,「這種整合完全是新的做法,以前新聞局、文建會都不是這麼做的,」龍應台說。



不久前她到南投考察竹產業的設計、材料、竹材、竹農、燻製、製作。她問藝術家,「最需要哪一種竹的材料?」答案是,「實心的竹,」她當場嚇一跳,因為她以為竹子都是空心的。但她也馬上想到要打電話給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詢問是否有實心竹,幾分鐘後她就直接和六龜的林業試驗所主任通話。回到部裡,她要求文創司和藝術家討論開清單,與六龜的農業基因研發結合。幾乎每到一地視察,她就有無窮的推動文化建設的點子在心中醞釀。



她當官的第二特色是擁有別人少有的超強整合力。過去她交友滿天下,現在她經常一通電話就能得到很多協助。例如當她要去台東考察時,打個電話給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馬上就得到行程上的最佳建議與協助。



就在《遠見》雜誌於2012年11月初主辦的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閉幕典禮上,龍應台先上台演講,談到立法院刪文化部預算的苦惱。接著上台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馬上說:「龍部長,你寫個紙條給我,看立法院刪多少,我就捐多少。」



整合力強 思考縝密



其實過去11個月來,龍應台已不斷在整合社會資源。當她聽到晶華董事長潘思亮在柏林擁有酒店時,立刻說:「那你酒店要不要掛我們台灣藝術家的畫?」她也特別到僑委會對200多位僑領、僑委演講,她說:「各位如今在海外事業有成,要不要回家鄉修復古蹟?」她已經規劃好認養機制。國藝會董事長施振榮更是「幫」得最明顯的一位。「我知道龍部長還缺文化行銷人才,這點我會來想辦法,」施振榮也非常熱心。



龍應台第三個特色是,她有絕佳的思考力,總是在規劃策略與方法。就像林青霞觀察龍應台寫書時說道:「她做起事情有謀有略,比方寫一本書,該怎樣收集材料,怎樣計畫、操作,她自有章法。」



當官也一樣。龍應台認為,政府需要知識、策略、執行力,文化不是憑感覺做事,憑感覺是創作者,「這完全就是一門管理科學。」因此她帶領下的文化部,總是經常討論、研究、思辨。她不斷要部屬重新思考,要辦?憑什麼?不辦?為什麼?還是用另一種方式辦?她笑稱:「我常覺得我們像一個大的博士班。」



她希望,一般的事務官也應該要做國家整體發展策略相關的思考,這不應該只是政務官、行政院長、總統的事情,如果落差這麼大,是不行的,因為政務官換來換去,如果政策責任只落在政務官身上,就像是在海灘上蓋城堡,不能累積。



週末,她幾次特地會把司長們找到家裡「開Party」,事實上就是繼續延伸討論政策。而這種模式,就是龍應台過去在各大學間推廣的「思沙龍」。



成大思沙龍總監、成大企管系學生洪國峰分享,思沙龍雖然只是學生組織,但每個成員都被要求依自己專長與能力去設定議題、辦活動。如果學生要組讀書會,她就會不斷地問,為什麼不延伸辦影展?為什麼不辦演講?為什麼不能批判講者?



獨特思辨方式 衝擊公務體制



這樣獨特的思辨訓練,對習於按部就班的公務體制來說是非常大的刺激,但也發揮了意想不到的效力。



少數幾位在台北市文化局時期,便曾與龍應台共事的現任文化部官員分享過去經驗,龍應台思考深遠,脈絡清晰卻綿密,執行更是力求貫徹。她不做短期、譁眾取寵的政治承諾,她埋頭修古蹟、修法、拜託熱心人士進駐經營。現在西門町紅樓、台北光點、寶藏巖、台北國際藝術村等台北最具代表性的藝文聚落,都是在她任內完成修復、定調經營模式的。



「要和她一起做事非常不容易,很累!但也只有她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一位不願具名的文化部高層表示。「要做一滴思想的冷水,才能在沸水中保持冷靜,」學生蕭定雄說,這是龍應台時時提醒他們一句話。



但是睽違13年重返政壇的龍應台也有三點憂慮。一是媒體報導太瑣碎,傾向尋找短暫的刺激。問她,如果跟1999年相比,第二次當官有何不同?她認為最大的差異是媒體環境變得太多了。媒體在理想的公民社會中,應是四根大柱子之一,應該要有慎思明辨、展望未來的能力。但13年後,她發現媒體的這兩種力量,反而更退步。特別是電子媒體只鎖在某幾個特定的點,有效性可能只有幾個小時,比一瓶牛奶的保鮮期還短,怎麼能進步?



儘管如此,她還是會用啤酒論告訴外國朋友,「台灣就像啤酒,上面雖然有泡沫,但下面卻是很香醇的啤酒」,來說明台灣社會其實是很好的。



憂台灣人太急 常隨新聞起舞



她的第二個憂慮是台灣人太急切了,凡事都要立竿見影。問她最缺的資源是什麼,龍應台說,「我最缺時間」「我很需要一個從容做政策的環境」。她多麼希望公務員,不用每天跟著當日新聞起舞,不必每天應付短線事情,好讓有品質的文化部團隊慢慢成型,長遠的政策可以一步步做出來。



她的第三個憂慮是,台灣人太小看自己了。她走遍世界,了解到香港人對台灣的羨慕,大陸人對台灣的珍惜。龍應台的孩子從德國到政大當過一年交換學生,她驚訝發現,台灣是德國大學生心目中名列前茅的選項。



不管從民主發展、自由程度、文化厚度、生活秩序等,台灣都是名列前茅,「可是台灣人好像每天用奇怪的照妖鏡照自己的臉,看到的都是妖怪,這真的不健康,」她說。



近日的龍應台還要處理她就任後最大的挫敗、公共電視董事會改選問題。她正計畫「一定捲土重來」。



詩人楊澤曾形容,敢在1984年尚未解嚴的台灣發表《野火集》的龍應台是「小紅帽闖入野狼昏昏欲睡的森林」。1999年龍應台以文化局長身分,踏入台北市議會備詢,也曾自嘲自己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



「我本以為接受過三年叢林訓練,這次應該已經不是小白兔了吧?」龍應台苦笑,但當她看到公視董監事審查結果,第一時間愣住了,她坦言,當時「我真的沒看懂」「公共電視發生的事情再度證明我不懂政治」。但她還是計畫繼續溝通,再接再厲。



在官場中 仍有滿腔使命感



有趣的是,許多人認為台灣官場文化很惡劣,優秀的人都做不久。在大陸《南方人物周刊》的訪問中出現一段龍應台與計程車司機的對話。司機竟鼓勵她不要再當官,很沒尊嚴。當時民進黨立委發動陳冲倒閣案,「倒閣了,過了你就不用做了嘛!」司機的一番言論讓龍應台笑了。



龍應台記得文化部剛成立時,她接過一通同仁來電,那是前新聞局資深主管打的,欲言又止了好一陣子才說,「部長,我希望你可以留久一點」。語氣中有多少事務官的無奈,因為之前新聞局長幾乎一年一換,重擊士氣。



所以面對《遠見》訪問時,她還要記者,「你們不要問我會做多久,請給我一點從容,」龍應台笑著說。笑容中似乎有點淚光、有點苦澀,但看得出來,她仍有滿腔使命感想為台灣做很多事情,「不然你說,我該去跟誰說我不想幹了?也沒這個機會!」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800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遠見一年期掛號郵資 240 240  
遠見雜誌一年12期新訂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080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遠見雜誌一年1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08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