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從李國修癌逝 看基因檢測延長存活新療法

文/張又晴    

李國修三年前就發現罹患大腸癌,且發現時是第三期末,也就是癌細胞已出現轉移,生性幽默的他樂觀看待病情,除了接受正統治療,也避居山林養病,原本外界認為病情已受控制,沒想到最後仍不敵病魔,告別人生舞台。



依據李國修主治醫師的說法,李國修原本在大腸發現四個腫瘤,動手術切除後,去年底又發現癌細胞轉移到肝臟,同樣也進行部分切肝手術,在整個過程中使用了化療與標靶藥物,幾乎與一般大腸癌病患無異。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說,李國修病況就像是台灣大腸癌病患的縮影,包括像是晚期才發現、肝臟轉移等,雖然接受正統治療,最後還是不治,歸咎原因還是「太晚發現」。



王輝明指出,根據最新統計,即使各界都在呼籲重視大腸癌,但仍有四分之一的病患第一次就醫就被判定為癌症末期,顯見民眾對於大腸癌十分輕忽。他呼籲,一般民眾除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者最好提前到四十五歲甚至四十歲,就應到醫院檢查。



基因檢測 調整治療方式



不過即使是末期才發現,病患也千萬不要放棄希望,因為現在透過基因檢測,能讓癌細胞有效控制。一般人較熟知的是KRAS 基因,病患使用標靶藥物前若發現此基因未突變,使用標靶藥物效果就會比較好。



王輝明說,根據今年ASCO(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研究數據,若KRAS基因檢測沒突變的病患,第一線治療使用標靶藥物(Cetuximab),相對於第一線使用標靶藥物(Bevacizumab),可以讓末期大腸癌患者增加三.七個月的存活期。因此,這類病患第一線應先使用Cetuximab,第二線再使用Bevacizumab。若是KRAS基因突變的病患,第一線治療應使用Bevacizumab。



另一個比較新的基因檢測則是UGT1A1。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及一般外科主任王照元指出,這個基因是代謝化療藥物重要的酵素,如果這個基因表現異常,在施打化療藥物時,將會造成藥物濃度蓄積,易產生延遲性腹瀉與白血球低下的急性毒性症狀,如果能在施打化療前進行檢測,將有助於提升化療效果。



王照元曾收治一位四十六歲男性病患,原本在別家醫院檢查被判定為大腸癌末期,只剩兩個月生命,但病患並不放棄前來醫院尋求第二意見,王照元決定先進行UGT1A1基因檢測,再依照基因檢測結果調整治療方式。檢查報告出爐病患UGT1A1基因並未突變,因此除了原本的標準治療流程,王照元還提高化療藥物劑量,讓癌細胞得到更好控制,結果病患病情好轉,所有腫瘤指標下降,在斷層攝影下觀察到腫瘤體積明顯縮小,目前存活八個月。



根據王照元研究顯示,進行UGT1A1基因檢測患者,至少提升一成以上的癌細胞控制率。王照元說,雖然化療相當成熟,仍有一成病患擔心副作用而放棄,現在透過基因檢測提早驗證,可讓病人更安心接受治療。



早期發現 提高存活率



不過基因檢測仍屬輔助工具,大腸癌治療方式仍以手術根除為主,王照元強調,若能接受根除性的手術完全切除病灶,再施以輔助性的化療或放射線治療,都能讓大腸癌五年存活率達到四○%至七○%,倘若病人因腫瘤過大無法手術,也可先接受標靶合併化學治療,待腫瘤受到控制縮小後,再接受手術切除病灶。



這幾年台灣致力推動大腸癌篩檢,王照元強調,一般民眾只要透過糞便潛血檢查,若呈現陽性再安排大腸鏡檢查即可,有家族史則要特別請醫師注意。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3228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今週刊一年52期續訂 (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3/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3999
今週刊一年52期新訂 (此方案03/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3999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