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活」的時候,就必須多「動」,從「動」中才能產生「活」力,讓企業生生不息,代代相傳,永續經營下去。
台北的七心餐會已有35年的聚餐歷史,與日本福岡的博多21會締結姊妹會,兩會會員都是企業的CEO,每年依約互訪,在日本福岡的聚會,都會選擇在知名且具歷史意義的日式宴會廳舉行。
那年我擔任七心餐會會長,率團前往福岡拜會,晚間盛大的歡迎會,在幾近古蹟的將軍花園豪宅改建的宴會廳舉行,我們脫下鞋子,學習日本人席地而坐,宴會在隆重的儀式下,緩緩進行,藝妓的古色古香表演,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坐了半個多小時後,我們全體上台唱歌致謝。
就在起立上台之前,突然覺得兩腿發麻不聽使喚,費了九牛二虎的力量,才在緩慢中恢復了站立的能力,可是,習慣於盤坐塌塌米上的日本人,卻沒有如此的艱難。
原因無他,我們缺乏鍛鍊,久而久之,我們就喪失了這種能力。
當一個人的年歲漸增,活動力衰退的時候,以同一姿勢坐在椅子上太久,會使得身體僵硬,動彈不得。同樣的道理,腦筋太久不用,也會變得僵硬,這也就是為什麼運動家每天要持續運動,來使身體維持在最佳狀態,鋼琴王子陳冠宇,每天要練琴八小時以上;同樣的,聞名國際的雲門舞集舞者們,每天不斷的練舞,至少也是八小時以上。
經營之神王永慶,每天清晨四、五點起床,不是慢跑就是游泳,體能鍛鍊得如鋼鐵般,從早晨的主管會議,接著各式各樣的會議、接見專家、聆聽簡報、討論議題、閱讀資料,直到夜間宴客或與主管餐敘,每天在折衝尊俎之間,增長智慧,腦筋無時無刻不在活動,以他高齡九十多,仍然生龍活虎般的往來於台灣與中國,勘查建廠基地或剪綵慶祝新建醫院的落成。
一個人,如果每天不停的運動,體能可以維持在顛峰狀態;如果每天不停的動腦,可以讓人的腦筋愈來愈靈光,不但可以防止癡呆症,而且愈老愈有創意,像畫家畢卡索、齊白石、黃君壁、科學家吳大猷都在90高齡之後,仍然不停的研究與創作,而且佳績連連。
企業的壽命到底有多久?從歷史上來看,百年企業寥寥無幾,企業不像自然人,有生理上的衰老病死,在永續經營的理念下,理應較自然人更能長命百歲,但是事實卻不然,企業興衰起落,中外皆然,為什麼不能維持活力,興盛持久?
我們認為,關鍵因素都在「活‧動」兩字。
一部擱置太久不開的汽車,一定不能啟動;一塊放置太久的鐵塊,必然生鏽而腐蝕;一塘沒有流通的水池,久了必定發臭;一個不用腦思考的人,思想一定陳舊而僵化;一家企業不在產品更新、組織再造、資金擴大、行銷活化、人力代謝、研發投入等的「動」能上產生「活」力的話,企業就會靜止不動,終於缺乏「活」力而告衰老不「動」。換句話說,企業在「活」的時候,就必須多「動」,從「動」中才能產生「活」力,讓企業生生不息,代代相傳,永續經營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