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企業會只活十年?還是能長命百歲?全看你有沒有定期算命,算出徵兆,提早預防。
企業的壽命就像人一樣,是命定,可以估算得出來的。例如中小企業的天險13年,也可以靠後天維護、保養,而能基業長青,差別在於有沒有定期算命,提早發現徵兆,找出應對之道及早預防,才能防止企業走入衰敗。
面對全球化競爭,不僅要有管理現在的能力,還要有經營未來的能力。經營未來必須定期檢查企業的經營狀況,並進一步針對可能產生病因,設定關鍵指標,根據指標,勤於保養維護,以讓企業持續保持最佳狀態。
為了進一步掌握企業算命的重點,管理雜誌參酌證期局、中小企業處及銀行授信部門所提供企業診斷的病因及關鍵指標,彙整出「十大病因與關鍵指標」。
病因1:產業變化快速,企業應變不及
當產業進入衰退期,企業未能轉型成功的原因,多是因為投資與本業沒關係的產業,由於不熟悉產業特性與經營方式,營收成長不如預期,加上向銀行融資貸款,負債資金龐大,最後被債務壓垮。銀行在診斷企業健康狀況時,首要評量要項就是產業優劣勢,尤其重視產業的應變能力。
關鍵指標1:掌握產業、產品生命週期
產業生命週期就像季節循環一樣,當產業進入成熟期,就要思考下一階段的獲利模式是什麼?要如何轉型?或尋找新的利基市場?以創造另一波S成長曲線。
病因2:不確定核心競爭力,甚至衰退
企業就像大樹一樣,主幹、支幹是各部門,果實是產品,根部就是核心競爭力。但企業往往只專注追求快速的營業成長,而忽略核心競爭力的維護與加強。
關鍵指標2:本業長期投資佔總資產比
企業若同時經營本業及非本業,為了將資源聚焦於本業上,應該逐年降低非本業的長期投資佔總資產比率,並逐年提高本業長期投資佔總資產比率。
病因3:產品在創新、品質上失去競爭力
產品失去市場競爭力,一方面因為產品的開發設計不符合顧客需求,據統計,約有60%新產品無法通過市場考驗,不斷地開發新產品,並降低失敗風險是創新的必要過程;另一方面是上市的速度太慢,市場早已經被先行者佔據。
關鍵指標3:研發創新佔總營收比率
新產品要取得市場優勢,必須成為創新領導者或迅速跟進者,充分掌握全球的技術專利地圖,以及競爭者的佈局。當企業重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通常會隨著營收成長,提高研發費用的比率,而一旦逐年提高研發創新佔總營收比率,表示已產生正循環的創新力。
病因4:從開發、生產製造、通路到客戶,內部流程控制不良
中小企業內部流程的管理問題,通常因為製造技術、設備過於老舊,員工訓練不足,以至於造成生產效率每況愈下。
關鍵指標4:產品的成本、品質與交貨
企業要讓內部流程更有效率,一方面從研發、生產到顧客手中,要精簡供應鏈流程,準時交貨,一方面透過改善製程來降低成本、提升產品品質。
病因5:大客戶臨時抽單
重要客戶過度集中又臨時抽單,會直接衝擊到營利來源。此刻,不僅要檢討自己的市場競爭力,也要檢討顧客關係。
關鍵指標5:顧客滿意度
維護與關鍵客戶的關係成為首要之務,對於這類客戶,除了儘量符合對方的要求外,還要進一步提供超乎要求的服務,以科技產業來說,甚至調派特別訓練的業務人員,為顧客量身打造新產品配套製造方案。
病因6:人才缺乏競爭力
企業因為擔心人才流動,所以不願意投資在人才競爭力的培養上,而實際上,這是惡性循環,不願意投資培養人才,結果流失得更快。
關鍵指標6:投資教育訓練費用佔營收比
投資教育訓練費用和投資研發費用性質很相近,一個是希望提高人的競爭力,一個是產品競爭力,兩者都需要正向循環,也就是投資佔比愈高,表示所產生的效益愈高,當一家公司每年逐漸提升這方面的預算,也表示人才的能力不斷地提升,能夠為公司創造更高的營收成長。
病因7:人才嚴重流失,且招募困難
人才流動普遍存在於企業中,人才不再忠於一家企業,而企業也不再強調終身僱用,組織和人的關係已經徹底改變。如果企業主觀上不對人才流動率加以因應與管理,很可能造成嚴重的人才流失。
關鍵指標7:員工滿意度
企業首要之務是建立關鍵人才的招募及留才計畫,此外,也要有一套績效與激勵制度,有效地結合人才與組織的力量。
ING安泰投信希望成為員工第一選擇的公司,因此每年會進行員工滿意度調查,讓員工瞭解公司的理念、策略,並提出對管理方式、制度上的建議與看法,甚至對自己工作上的期望等。
病因8:財務不健全,資金周轉不靈
現金流量管理包括帳款的應收應付、庫存的消化、現金的安全存量等,當企業具有一定規模的時候,現金流量槓桿與週期操作就非常重要。例如亞力山大因為沒有做好現金流量管理,將現金收入大部份轉投資中國事業,然後虛增營收,製造很多應收帳款,而積欠廠商的債款卻還不出來,企業一夕之間崩解。
關鍵指標8:現金流量
現金流量表可以真實地反映企業當下持有多少現金,有利於靈活支配。現金流量包括營業活動所產生的收入、投資活動所產生的收入,由銀行融資、現金增資所產生的資金,每個月檢視現金流量表,可以確定營運資金有沒有問題。
病因9:重大決策錯誤,如大型投資案或購併案
證期局歸納造成公司下市的原因,通常是經營層有重大錯誤決策,接著管理者為了維護投資人信心,開始有舞弊行為,隱匿財務實情。
關鍵指標9:長期投資佔淨值比
長期投資通常回收期都長達三年到五年,兩年達到損益兩平,在這段期間,要能保持自有資本的安全指標,所以長投不能佔淨值比太高,但也不能舉債過多,據企業診斷專家建議,長期投資佔淨值比合理範圍是在30%至50%之間。
病因10:替人背書保證
中小企業常發生在有業務往來廠商或營建業的工程互保上,而上市公司則發生在總公司替海外子公司作保,如太平洋電線電纜公司替海外子公司作保,向銀行大舉借貸二億多美金,海外子公司發生問題,太電必須
關鍵指標10:背書保證總額佔淨值比
企業通常因為營運不好,向銀行貸款時才需要他人作保,所以企業替人作保時,為了降低風險,專家建議背書保證總額佔淨值比,最好在20%至40%之間;而總公司幫子公司作保,最好注意轉投資股份佔股本的比率,最好不要超過50%;若替供應商或合作夥伴作保,也以10%最適宜,這樣即使發生問題,也不至於拖垮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