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齊柏林:人民成政府後盾

文/賴若函    

紀錄片《看見台灣》票房熱賣一億六千萬元,不只是全民對所在土地的省思,也帶動政府正視存在已久的環境問題,進而採取保護國土行動。導演齊柏林接受《今周刊》專訪認為,這部片讓台灣人找到愛台灣的理由,也讓人民變成政府的後盾,他很意外台灣人有很好的自省能力。

對於這部紀錄片,各界有掌聲也有批評,齊柏林坦言,一開始他有點難過,但後來釋懷了。以下為齊柏林分享《看見台灣》上映七周至今的心路歷程。

問(以下簡稱問):《看見台灣》上映之後,政府展開行動,其中半導體封測大廠日月光中壢K1廠、高雄K7廠更因為排放廢水遭勒令停工,如何看待這些效應?

齊柏林答(以下簡稱答):因為人民的聲音,政府開始有了行動,我持正面角度看待未來發展,許多現象多年沒解決,是因為政府沒有得到後盾,每次政府面對環境問題,就有來自各界的關說和壓力,但這部紀錄片讓人民變成政府的後盾。

意外揪日月光排汙水
齊導:沒針對性

事實上,政府很正面看待這部片帶來的影響力,認為民氣可用。行政院院長江宜樺看完電影後,組成專案小組,行政院副祕書長簡太郎打電話給我,希望我能給點意見,說實在,我只是導演、只是空中攝影師,不是專家學者,我是用視覺來看事情,不像他們是很深入地去研究,所以就謝謝邀請,沒有能力提供建言。

拍這部片子不是針對單一工廠、事件做批評或記錄,裡面呈現的環境問題是全面性的,民宿問題不是只有清境才有、河川汙染也不是只有後勁溪才有,只是我們呈現的現象,順勢成為他們最先去處理關心的對象。

很多媒體都來問我知不知道是日月光排放汙水?我不知道,因為後勁溪從上游、中游經過好幾個工業區、加工出口區,你可以看出這條河川的命運,早期是排水溝,所有廠區廢水透過它流到海洋去。

台灣有句俚語,「死貓吊樹頭、死狗放水流」,就是把汙穢的東西丟到河川去。過去的房子都是大門對著馬路、後門對著河川,家庭都這樣了,何況是工廠、工業區,只是過去沒有考慮到環境問題,現在大家比較重視。

我是一個視覺動物,喜歡透過空中攝影看美麗事物,但當我想要記錄台灣的美麗,卻發現越來越困難時,心裡非常焦慮;現在要飛到三千公尺以上才看得到原始森林,要飛到離島、台灣最南端才看得到湛藍海洋,所以我把我的焦慮放在電影裡告訴大家,希望大家正視台灣的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有責任。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600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今週刊一年52期續訂 (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3/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3999
今週刊一年52期新訂 (此方案03/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3999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