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一三年博客來年度書籍暢銷排行榜前十名中,九本是外國作家的翻譯作品,只有他,是唯一一位華文作家。在誠品書店,他是年度暢銷書第三名的作者,是榜單中「唯二」的華文作者之一。另外,他也一舉搶下了誠品心理勵志類年度銷售榜的第一名、第五名。
他是「肆一」。兩年不到,這個名字在台灣主流書壇的聲勢扶搖直上。談起短時間內竄紅的感想,他維持一貫謙沖有禮的微笑,「有點像在作夢一樣,」然後他也這麼說:「日子還是要踏實的走下去啊!」事實上,即使已經暴紅,但「作家」的身分仍然只是他的副業,「我還不打算辭去我在另一家出版社的編輯本職。」
因為生日是十一月十一日,大陸俗稱的光棍節,所以筆名就取為「肆一」,而他所書寫的內容,倒也確實聚焦在單身者的情愛失落,以悲傷筆觸為基調,卻不令人感到絕望,文字細膩溫暖,讓讀者錯以為彼此經歷的是同一場情感盛宴,彷彿肆一根本就曾親臨自己的悲歡,然後也能陪著自己在情感的餘燼裡取暖。
好巧 光棍節出生
寫單身者的情愛失落特別有感
但是,寫兩性的作家這麼多,雪中送炭的取暖文也不在少數,是什麼讓他與眾不同,贏得讀者的認同?當初替他和出版社牽線的多年好友表示,「他的文章之所以能夠精準引起讀者共鳴,不僅僅是因為他懂得安慰在感情中受挫的人,同時也點醒讀者,愛情有時和人們想像的不一樣。」雖然是療癒系作家,但在他溫婉文字的背後,總暗藏了幾句話,一針見血地直指玫瑰色浪漫裡的現實一面。
「作夢的前提是認清現實!」這是肆一書中傳達的軸線,是他暴紅後的感言,同時,也是他一路走來的真實體悟。外界看來,肆一像是主流文壇的不速之客,成功彷彿是一步登天,然而在此之前,他其實經歷了一段艱辛的跋涉,即使面臨挫折,也從未放棄。
肆一生長在台中新社的傳統三合院,從小和奶奶、叔叔等家族親戚住一起。「我們絕對稱不上是書香世家。」爸爸是紡織廠的貨運司機,長年在外奔波,媽媽原本在田裡務農,後來則在紡織廠工作。
「童年時,我對爸爸的印象是很淡的。」但他依稀記得,「爸爸難得在家休息時,總會看他隨手翻起一本某人的傳記或雜誌……。」談起爸爸,肆一的語氣中藏著惋惜,「他應該是愛讀書的,但家裡孩子多,爸爸國中畢業就得開始工作了。」他想,父親或許也有夢,但卻必須臣服現實。
沒有把自己的遺憾強加在孩子身上,肆一說,「爸爸沒有逼迫或者刻意鼓勵我們讀書,倒是我自己有樣學樣,小時候會試著翻翻他在看的書,當然看不懂,但至少,生活裡開始習慣了有『書』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