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超級電腦煉金術

撰文/希德(Gerbrand Ceder)、波爾森(Kristin Persson)翻譯/甘錫安    

重點提要

■製作晶片的矽和製作光纖的玻璃等工程材料,是現代化生活的基礎。不過設計新材料以往一向只能依靠猜測,效率低落又令人洩氣。

■超級電腦運用簡化過的量子力學方程式,同時模擬測試數千種材料,排除了許多猜測的過程。

■現在研究人員運用「高通量運算材料設計法」,研發出新型電池、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電腦晶片及其他許多科技產品。



碳化棉線做為燈絲的燈泡取得專利,報章雜誌把這種燈泡稱為「偉大發明家在電力照明領域的勝利」。不過,當時其實還有更好的燈絲材料。20世紀初,另一位美國發明家改良鎢製燈絲,直至今日,白熾燈泡仍然使用這種燈絲,愛迪生的棉線則成為歷史。
材料科學是把物質改變成有用、新形式的過程,從愛迪生時代至今已有長足的進展。量子力學讓科學家深入了解物質的特性,因此更能依據理論進行研究,而不是完全依靠猜測。然而,材料開發一向曠日廢時、成本高昂。許多企業投注數十億美元設計新型材料,但成功比例不高,而且材料屬性往往相當分散。研究人員依據直覺和經驗提出新構想,但合成並測試這些構想則是漫長又辛苦的反覆試驗過程。評估一種新材料往往需要花費數個月的時間,而且最後大多徒勞無功。任職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伊加(Thomas Eagar)發現,一種新材料平均要花費15~20年,才能從實驗室測試階段進入商業應用。舉例來說,索尼(Sony)於1991年宣佈鋰電池商業化時,看來似乎是突然出現的重大進展,但事實上是數百乃至數千名電池研究人員花費近20年光陰跌跌撞撞、走走停停,才走到這一步。

不過,材料科學即將面臨重大革新。現在我們能夠運用一個世紀以來物理學及電腦科學的進展,超越愛迪生式的材料研發過程。電腦處理能力的快速進步,加上柯恩(Walter Kohn)與波普(John Pople)於1960與1970年代研究量子力學方程式,得出簡化但相當精確的解,讓我們得以使用超級電腦及物理學中的第一原理(編按:係指完全由量子力學理論推導而得,在計算過程中不需要實驗提供數據,便可求解薛丁格方程式的方法),從零開始設計新材料。這項稱為「高通量運算材料設計法」的原始構想相當簡單:運用超級電腦同時研究數百甚至數千種化合物,快速又有效地找出新材料的最佳組成元素,用於製作電池電極、合金或新型半導體等。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7170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科學人雜誌一年12期新訂 (此方案07/26止)已收到款項為 0 2400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科學人雜誌一年1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7/26止)已收到款項為準 0 24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