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抗災 執政黨莫輕心
台灣位於太平洋西岸,瀕於歐亞大陸中國東南沿海,居菲律賓群島西北方。這種地球地理位置,既居歐亞大陸板塊和太平洋菲律賓板塊的交匯點,又位於菲律賓群島夏秋形成颱風之常經途徑;遂使台灣自然地理生態環境上,不但三五年就有幾陣小震災,三數十年就有一場大震災的地震記錄;而且每年五月到十月即從梅雨到颱風季節常會狂風暴雨、洪水氾濫成災;近年尤多土石流的災害;地震、颱風、水災已成為台灣自然地理的歷史宿命。猶憶兒稚時曾聽過:「台灣幾時會風颱,問神問佛也不知,厝倒田流真艱苦,起厝犁田佫重來。」以及「台灣不時會地動,求神拜佛無彩工,天災地變真艱苦,勇敢重建台灣人。」的七字仔,就是最好的寫照。
防震防洪 治標兼治本
按理,在這樣的自然地理的歷史宿命下,台灣人早就應該一方面動員地理、地質和地震的學術、科技,設立地震研究預報中心,並在國土計畫系統上,嚴禁在地震帶上開發營建,努力防範和迴避地震的災害。同時,另一方面,動員氣象、河流、洩疏洪水地理和山坡地質生態的學術、科技,設立或加強氣象中心設施,俾能更精確預測颱風豪雨的方向和雨量;並在國土計畫系統上,嚴禁在河流兩側、疏洪地帶及山坡上開發營建;並廣植樹林,以保固土地不被洪水沖流坍潰。尤其在人口較多的城市,應徹底隨房屋建築及住居人口之增多,擴建地下排水系統、備置強力抽水機,建立可一時有助蓄洪的人工湖式公園綠地。簡而言之,台灣早就應該從台灣整體的多地震多風雨的生態環境著眼,就國土開發及居住安全的觀點,從事永續性的防震防洪的治標兼治本的計畫。
然而,令人痛楚的,台灣近四百年歷史,幾乎全是在外來政權統治下,迄今台灣主體意識及台灣主體營運,仍然籠罩著重重陰霾。荷蘭的只重台灣鹿皮等之榨取,明鄭的只以台灣為反清復明基地,清朝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棄之不足惜,日本殖民台灣建為進軍南洋之前進基地,兩蔣侵占台灣遂行外來統治,享受權力與利益,直到一九八八年兩蔣王朝結束,台灣真的是「眾人吃、眾人騎、無人疼」的悲情島嶼。即使在一九八八年後,十二年間李登輝前總統戒慎恐懼地逐步推動台灣意識,發展台灣主體營運;二○○○年後前總統陳水扁政權輪替,八年間承先啟後拓展台灣主體意識,加速台灣主體性硬軟體營運建設,令人遺憾的,國民黨外來統治的龐大潛力又反撲推翻了台灣主體的民進黨政權,在二○○八年五月新總統馬英九上任後,則明顯而立即的推展「親中國」、「反台獨」的政策,急急如律令地推動有利中國不利台灣兩岸直航、開放台商對中國投資,卻對更重要、時間更急迫的對台灣更重要的防颱治水,完全不放在心上。
蔣氏王朝 輕忽台灣環境
在這種歷史演展下,台灣到戰後一九七五年蔣介石已故之間,固不庸言;就是到一九八八年蔣經國病死為止,防震治水這攸關台灣人民生命財產問題,都不曾被政府重視過。甚至從一九八八年蔣氏王朝結束迄今,二十年來,或者因政府疏忽怠慢,或者因對防震災、治洪水缺乏做整體完善的國土規劃,或者因國會多數黨對台灣土地欠缺親情,因而對防震治水預算多所杯葛阻礙,或者因政黨鬥爭超越理性,在野黨怕執政黨治水成功累積政績,故意惡意阻撓,或者因中央與地方政府不協調,或者因各級政府議會之政客,與營建企業利益勾結謀利等等原因,造成合縱連橫、錯綜複雜之「非天災,是人禍」事由。因此,未能有效、徹底、永續地防止大大小小的地震、颱風與水災。以致每到發生地震或一到每年夏秋之間,因地震、颱風、豪雨,造成的田流、厝倒、家破、人亡的悲劇,年復一年發生,始終無法避免;而國家大小官員為此道歉、負責下台的卻很少見。事實上,二○○○年民進黨執政後,因其台灣主體意識較強,對台灣人民、土地感情也較深,所以在二○○四年艾利颱風後就全面規劃治水方案,欲以八年八百億元預算大力治水防洪;在二○○四年海棠、泰利颱風水災後,更著力防颱治水之「人禍」弊害之糾正,全面積極推動,以陳水扁在台北市長任內台北盆地之治水成功業績,以及謝長廷在高雄市長任內大高雄區治水成功業績來看,民進黨團隊應能積極治水產生績效。令人遺憾的,國民黨因不願民進黨累積台北市、高雄市之後的更大治水業績,因而超越理性甘冒民怨地一再杯葛治水預算,一直到二○○七年才讓治水預算放行,但已無法如期投標施工,才造成最近卡玫基颱風的家破人亡、洪水氾濫的大災害,令人痛恨。
大興土木 大地反撲
最嚴重的問題是,雖然台灣颱風水災的天然災害性,經長年研究追蹤,我們已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深信只要維持河流、洩洪區、下水道等,能建構每天因應六百公厘的雨水排放,加上效力高的抽水配備,注意水庫適當控制洩洪,建設各地防水工程,應能相當程度減少水患災害,並逐漸使台灣如宜蘭、台北市、高雄市能夠不談颱風色變。但是最怕的是,一、無視於環境生態,國土天然形成永續保固結構,及大自然原有宣洩雨水河水之河岸洩洪區;只因官商勾結唯利是圖,強行在這領域營建道路建物,使人民聚居或行使這些建築或道路;以致大自然以山崩地裂,洪水氾濫來反撲人類。二、即使是在適當地區營建建築物及道路,各級政府及議會人員,經常藉工程預算之爭取及發包,來抽取不法佣金回扣;造成工程偷工減料及包商惡性倒閉。在這種傳統惡習之惡性循環下,公共工程、道路堤岸之脆弱,不堪地震、颱風、豪雨一擊;天災加上人禍,乃使廣大民眾談災色變,民心惶惶不可終日。三、現在如何防範天災,同時積極展開有效治水工程,包括疏濬河川淤塞、整治排洩洪水水道、拓增地下排水工程、嚴禁濫建道路及建築;業已成為政府施政、編列預算之至上目標;卻最擔心政府執政黨對此虛應故事、敷衍一番;反汲汲以大筆預算,藉內需之名,到各地方鄉鎮村里,修繕里民會館、公共設施、綠化環境,而行消化預算選舉綁樁之實。
人禍更可怕 更應防範
鳳凰颱風緊接卡玫基颱風,已橫掃台灣,造成災害,可是這種天災危害何時能了?我們是該全民一致,努力設法做永續的防範抗災了,如果是比天災更可恨的人禍,民眾就應該奮力予以剷除。今天台灣人應該能擺脫外來統治,以熱愛台灣土地之心,來營建能抵禦震災水患的國家了。
萬事莫如防災急,政府民眾、朝野黨派,是該精誠團結、努力奮鬥。政府執政黨莫再掉以輕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