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督盟提出上會期評鑑結果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舉辦第七屆第一會期立委評鑑會,上百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公民評審評鑑出第一會期各個委員會表現最優秀的立委及最差的立委,雖然在評鑑過程擺了一個「烏龍」,在加總國民黨立委邱毅的分數時未將簽署承諾書加入,誤把邱毅列為司法委員會的最後一名,並以道歉收場而嫌美中不足,但是對於公督盟推動全民監督的用心,仍值得肯定。
國會亂像一直備受國人所詬病,立委諸公坐領高薪,卻經常在委員會、院會開會時缺席,或是問政淪為做秀,甚至脫序演出,像是爆粗口、涉及人身攻擊的言詞暴力,以及演出全武行等肢體衝突的亂象。
面對國會缺乏監督機制,所以過去十幾年,包括新時代基金會、澄社及社會立法聯盟均曾推動過立委評鑑,不過,主要是以學術界、NGO或是媒體的單一團體為主,這次由公督盟所推動、號稱第四波的評鑑,則包括學者、公民顧問、媒體代表及公民代表共一○三人,是評鑑委員最為多元、規模最大的一次。
公督盟理事長顧忠華表示,立委權力很大,可以監督政府、立法及審查預算,也應該要受到監督,公督盟希望藉此活動,徹底發揮公民監督力量、提升立委表現,創造雙贏局面。
公督盟從本屆立委就職後,就密切觀察立法院一舉一動,並依據立法院的公報議事錄統計立委的出席率、發言次數、立法院會議時程,透過每週發行「監督國會週報」,向人民頭家報告立法院的動態。
另外,公督盟也在六、七月確認評鑑指標與內容,進行立委資料收集與分類,以及透過網路對外招募公民代表,並在八月三十一日召開評鑑大會,所有的評鑑委員齊聚一堂做出最後的評鑑結果。
這次公督盟訂出的評鑑指標,第一部分基本分指標占總成績六○%,簽署承諾書(承諾遵守利益迴避原則、支援推動陽光法案及國會議事轉播)與發言次數各佔二○%;第二部分是加減分指標,占總分數的四○%,其中,提案數、資訊揭露等為加分指標;若有脫序表現、不當兼職狀況及已定讞的司法案件則予以減分,若是黨團幹部或委員會召集委員則特別加分。
評鑑委員根據評鑑指標分八組進行閉門評鑑,結果八大委員會榜首分別為內政吳志揚(國)、教育趙麗雲(國)、國防外交塗醒哲(民)、財政盧秀燕(國)、交通葉宜津(民)、司法翁金珠(民)、經濟邱鏡淳(國),以及衛環賴清德(民)。
吊車尾的八人分別是內政蔡錦隆(國)、教育洪秀柱(國)、國防外交傅肷萁(國)、財政林炳坤(無)、交通曹爾忠(國)、司法邱毅(國)、經濟張嘉郡(國),以及衛環徐少萍(國)。其中,經過邱毅怒告公督盟成員誹謗,公督盟也發現漏列邱毅簽署承諾書的分數,並重新加總後,邱毅改列第九名,李復興則墊底。
根據評鑑結果,名列前茅的立委,不外乎是出席率、發言率及提案數「三高」,勤於問政、沒有脫序現象,形象清新,或是有擔任召委,獲得加分,所以脫穎而出。至於「吊車尾」的立委,則是出席率、發言率不佳,或是不當連署「錢坑法案」、或是有案在身,遭到扣分,因而排名墊底。
這次公民評鑑也對委員會提出評語,評鑑委員的普遍看法是,不少委員會的立委專業不足,提案經常分散沒有焦點,連署過於浮濫,不然就是與該委員會無關、與地方選民服務有關,希望將來有改善的空間。
多數的評鑑委員坦承,這次評鑑基於鼓勵原則,出席率、發言次數等基本表現就高達百分之六十,所以背後可能出現盲點,那就是發言、提案多,相對評比分數就會高。衛環委員會召集人陳曼麗則提出這次評鑑的最大問題,在於立委的不當兼職、不當提案及脫序表現,因為缺乏資訊揭露,無法扣到分。
與會的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蕭新煌也表示,這次八位榜首立委,國民黨及民進黨各佔四名、男女各佔四名,可以代表是國民黨表現不是那麼好,以及女性表現比男性好。他並強調,由於評鑑的資料來源有限,所以名列榜首的八位立委,或是前三名的二十四位立委,不一定代表的就是好,但是後八名、十六名,可以肯定的是「絕對壞」,所以希望他們更上一層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