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教出有自信但不自戀的孩子

採訪撰文/敖庭綸;諮詢/黃偉俐身心診所、宇寧診所臨床心理師 陳品皓;攝影/2026兒童拍拍    

自信心是什麼?孩子是自信還是自戀?過多的鼓勵是否會建立脆弱的自信?孩子沒自信,才處處忍讓他人、不懂自我保護?沒自信的爸媽也能教出有自信的孩子?!究竟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呢?

自信心是什麼?

黃偉俐身心診所、宇寧診所臨床心理師陳品皓表示,自信是一種人們對他自己在某一特定的事情上,預測自己有能力成功完成該事件的信任程度,換句話說,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一件事情的信心程度。

自信心的建立是連續動態的過程

自信心是一種心理的狀態,這種狀態是變動,而非全面性的,舉例來說,一個人可能對寫好功課相當有自信,但是對於運動跑四百公尺卻沒有自信,自信會隨著一個人在某個特定事件中的表現而有所改變。

自信≠自我概念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進一步指出,一般人常會把自信與自我概念看成同一個東西,然而兩者不太一樣,自我概念是對於自我的覺察,是指「我如何看我自己,我如何評價我自己,我的態度、價值觀、信念」等等,這是一個比較宏觀的角度,通常會受到別人對我的看法所影響,而自信是其中一種表現的型態;自信心低會影響自我概念,但是自信心低的時候不一定自我概念就不好,舉例來說,我對自己的自我概念是我是一個樂觀且外向的人,但是,我對於自己運動方面的表現並沒有自信心。

自信≠自尊

另一個也容易跟自信混淆的概念是自尊,自尊是我對於我自己接納的程度,覺得自己到底有沒有價值,通常是一個人對他自己各方面能力、特質、價值或整體評價後的感受。簡言之,自尊是自我價值感的評估。


攝影/2026兒童拍拍
分享
培養出自信還是自戀的孩子?

一般人常說過度的自信,會變成了自戀、自以為是,究竟在教養上面,家長應該注意些什麼,才能真正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心,而非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處事態度呢?

引導孩子體驗他人的情緒狀態

就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個體會從自我中心的角度慢慢發展成越來越能夠從他人的角度來看待事情,不再只是固執在自己的角色中;越能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自傲或以自我為中心的程度就會越低。

家長可以藉由角色的轉換練習,幫助孩子體驗到別人的狀態,例如,「如果我學你(孩子)剛剛說話的方式對你說,你會有什麼感覺呢?」「當你剛剛這樣對我說話,我覺得很不舒服,因為…」,經由一次次練習與引導,孩子越能學會感受別人的情緒、經驗,也越能設身處地的從別人的立場來看事情。

勿事事立即滿足孩子需求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指出,一個自我中心的人,很可能是在教養的過程中,忽略了要去體察別人的狀態。有些家長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沒有讓孩子體會到自己需求被滿足的過成中,所造成別人的不便。換句話說,當孩子的自我需求總是很快就被滿足,他就很難看見別人的困難,因此,建議家長並非事事都要順著孩子,可以適時的讓孩子學習配合家人,而非總是以自己的需求為優先。

培養孩子一起分擔家事的好習慣!

作家事也會是一個讓孩子學習轉換角色的好機會,身為家庭的一份子,身為團體的一部分,很多事情他也要付出某些責任,他必須要放下自己想作的事情,為團體的共同利益付出辛勞。

孩子沒自信,才處處忍讓他人?

有家長提及,自己學齡前的孩子每次跟別人一起玩玩具或是在公園玩大型遊具,被人搶走玩具或是推倒在地上,既不生氣也不反擊,孩子是不是因為沒有自信而委屈求全呢?

每個孩子的刺激耐受度不同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表示,每個孩子的刺激耐受度不同,對於人際之間的知覺、解讀別人行為動機的方式也不同,因此,即使是同樣的一個行為,對每一個孩子代表的意義、帶來的衝擊都不一樣,若再考量孩子間彼此的關係,情形會變得更為複雜(一般來說,我們對於越喜歡越在意的朋友,忍受度會越高)。

刺激耐受度高≠沒自信

刺激耐受度高,更易適應群體生活

若孩子在遊戲中疑似被欺侮,但本身覺得無所謂,而且是普遍性的在各種場合,面對不同人的對待都是如此,這很可能就是孩子本身的特質。若是如此,代表孩子對於刺激的耐受性很高、對他人行為的解讀都能持比較正向的觀點,從這個角度看來,其實孩子擁有的是相當適應群體的正面特質唷!

若家長仍擔心這樣的特質過了頭,孩子會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陳品皓臨床心理師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的是在遊戲中的安全原則,教導孩子如何在玩遊戲時懂得保護自己,也學習與他人互相尊重彼此的界線,當孩子逐步學習到這些具體的規範後,他也會學到如何期待別人合理的對待自己。

沒自信的爸媽也能教出有自信的孩子?!

有家長提及自己的成長歷程,從小自己的父母親在自己表現好的時候也都會給予稱讚,自己從小到大求學歷程的成績表現也都相當優秀,但仍覺得自己是一個缺乏自信心的人,為什麼會如此?在這樣的狀況下,又該如何培養自己孩子的自信心呢?

思考習慣會影響對自己的評估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說,有些人不見得是真的沒有自信,而是當覺得自己在面對事情沒有處理能力的信心時,有可能是因為思考的習慣,像是容易以最壞的結果打算、很在乎別人的負面評價等等,這些想法有時候會影響到我們對處理事情能力的評估。

勿用單一標準作評價

如上述狀況,假設長期以來家長是習慣把成績表現作為自己優秀或不優秀的評估標準,那麼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反映出這個家長原生家庭背後的價值觀。提醒家長,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時,不妨思考是否要堅持使用單一標準來評價孩子,尤其有時候我們無法在體制中得到肯定,也不代表就要用此來否定自己的價值。

避免條件式讚美

有些家長會針對孩子某些表現給予條件式的讚美,孩子學到的便是必須要達到那個條件,否則就沒有被讚美的機會,或是一旦達不到標準,便會懷疑自己。

如何看待孩子,影響孩子對自己的看法

建立孩子自信心關鍵:發現並肯定孩子的特質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強調,一個沒有自信心的爸媽不見得就會教養出沒有自信心的孩子,當孩子可以透過爸媽的眼睛看到自己的優勢與獨特性,當自己的特質能夠受到爸媽肯定時,孩子的自信心就會慢慢地被建立起來;換句話說,家長如何看待孩子以及給予鼓勵,就是孩子對自己看法形成的過程,自信心建立的關鍵是爸媽願意努力去發現自己孩子身上的特質並加以鼓勵。

鼓勵孩子時,勿聚焦特定的標準或無法改變的特質

當家長習慣用最終的結果或是評量制式的標準去肯定孩子時,孩子學會的就是用結果或制式標準來定義自己,有些家長不是不開口讚美孩子,而是讚美用錯方向,所謂的讚美與鼓勵應該與外在的標準或結果脫鉤;因此與其對孩子說:「哇!你考一百分好棒(特定的標準)、你好聰明(無法改變的特質)!」或許可以試著更具體的說:「你這次成績考得很好,我想這是因為你願意花時間去準備、也很認真努力,我很喜歡你面對挑戰的態度(把讚美的焦點由成績轉換到孩子自己的狀態)。」

「孩子的積極主動與努力,孩子的創意,這些才是孩子擁有最珍貴的資產,最重要的是這些受到家長肯定的特質會跟隨著孩子面對往後人生中各種不同的挑戰與困難。」陳品皓臨床心理師說。因此,建議家長應多鼓勵孩子願意去嘗試的動機與在過程中投入的心力。

陳品皓

現任:黃偉俐身心診所、宇寧診所臨床心理師

學歷: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諮商組碩士

經歷:新北市國中小輔導教師督導、特約心理師、聖母醫護專科管理學校講師、馬偕醫院、長青醫院心理師

著作: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心理師給父母的20個教養解答(木馬文化);譯作:社交零壓力:擺脫焦慮,重塑自信(生智)、認知治療:基礎與進階(揚智)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4993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育兒生活一年12期 (此方案5/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3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