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金車 想想中國與台灣的官場
台灣從日治時期至今,雖然當政者屢有更易,但是事務官的官僚心態,在各個時期中,其實都是最具體影響人民生活品質與安全的因素。
金車企業的老董事長是受台灣老文化道德薰陶的代表人物,當媒體報導中國的奶粉為了矇騙蛋白質含量而添加有毒物質時,馬上想到自己的產品有使用到從中國進口的食品原料奶精,因此主動把自家工廠生產的食品送去檢驗,結果竟然出乎意料的發現,中國添加三聚氰胺的食品原料並不僅限於奶粉產品,所有與奶粉再製品或水解產品添加的成分有關的,以及其他粉狀食品原料都有可能被沒良心的中國人加入有毒成分來矇騙檢測。金車董事長發現這樣的事實之後,寧可遭受金錢損失也要公布事實真相,來求得心安與維護消費者的利益,這一個過程,凸顯出台灣文化普遍的優異性,相對於中國商人昧著良心加入有毒成分的行徑更是天地之別,這樣大的商業道德差異,如何奢談兩岸共同市場呢?
金車企業的老董事長是受台灣老文化道德薰陶的代表人物,當媒體報導中國的奶粉為了矇騙蛋白質含量而添加有毒物質時,馬上想到自己的產品有使用到從中國進口的食品原料奶精,因此主動把自家工廠生產的食品送去檢驗,結果竟然出乎意料的發現,中國添加三聚氰胺的食品原料並不僅限於奶粉產品,所有與奶粉再製品或水解產品添加的成分有關的,以及其他粉狀食品原料都有可能被沒良心的中國人加入有毒成分來矇騙檢測。金車董事長發現這樣的事實之後,寧可遭受金錢損失也要公布事實真相,來求得心安與維護消費者的利益,這一個過程,凸顯出台灣文化普遍的優異性,相對於中國商人昧著良心加入有毒成分的行徑更是天地之別,這樣大的商業道德差異,如何奢談兩岸共同市場呢?
金車老董都能想到的事,衛生署長想不到,多諷刺啊。一個正常的臨床醫師教授,碰到毒奶粉事件,除了盡快檢驗追查毒奶粉的下落交代屬下盡快進行之外,還應有下列的反應:追查奶粉添加三聚氰胺為的是騙過檢測還是有其他外觀與口感上的效應?追查還有哪些食品或食品原料會使用到毒奶粉以及毒奶粉的分解產品?追查有沒有其他與奶粉無關的食品或原料也會因為某種欺騙目的而被加入三聚氰胺?在這些問題還沒解決之前,政府應如何保護台灣的消費者?
此外,對中國農產品、食品、藥品與原料品質留有毒殘留物的問題,衛生署應該馬上要求行政院長官動用經費,擴大並落實檢驗所有由中國進口食品中潛在會影響健康的物質成分,提供清楚標示作為消費者選購時的依據,並對不實之蓄意誤導標示提高罰則,除了金錢懲罰外,也應加上刑事責任,才能保障台灣的消費者健康。這次的毒奶粉事件,絕對不應該以單一事件視之,所有使用中國產的原料都應檢驗並清楚標示,西藥原料、食品、食品添加物、健康食品都一樣,這不只是衛生署的事,整個行政院都要以此事件來思考規劃全方位的台灣人食品與用藥安全措施。至於立法院呢?提一些建設性的想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