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鹽代總經理劉中行
以前台鹽在國營事業中是不甚起眼的小公司,可是自從一瓶綠迷雅膠原蛋白,成了當前國內最暢銷的商品之後,接著台鹽股票上市,股價整整漲了一倍,讓台鹽公司點「鹽」成金。台鹽現在最紅的產品不是鹽巴,而是綠迷雅膠原蛋白,另外,台鹽海洋生成水,台鹽七股鹽山的「不沉之海」,都是成功的案例,為台鹽賺進大把鈔票。台鹽已從過去土土的製鹽總廠,逐漸蛻變成現代化的企業。 據瞭解,台鹽投資二億五千萬元,從美國BioCore公司技術移轉膠原蛋白產製技術,原本規劃是生產膠原蛋白的醫療產品,包括燒燙傷的覆蓋材料、人工器官、手術止血的應用,本來是朝醫療方向發展,實際上也已開發、生產兩種醫療用燒創傷敷料產品,不過在產品開發後反應並不熱烈,老實的台鹽人幾乎已要認賠,後來台鹽決定要把這個產品朝美容市場開發,卻讓綠迷雅起死回生。
膠原蛋白的領導品牌
包括多位朝野女性立委,在電視上紛紛為台鹽綠迷雅膠原蛋白代言,義務幫台鹽打廣告,效果驚人之後,這個無本生意,為台鹽打開了一條生路,原來在鹽巴之外,生存的空間是如此寬廣。綠迷雅現在幾乎是國內膠原蛋白產品的領導品牌。 不僅綠迷雅如此,台鹽的海洋生成水也是一項成功的案例,台鹽曾邀請前副總統呂秀蓮、水利署長陳伸賢來代言海洋生成水,結果這個產品原先做一天、休三天,變成一天三班制,現在台鹽甚至還幫義美食品公司代工生產海洋純水。 另外,位於台南縣七股海濱的鹽山,過去總靜靜地躺在那兒,在老台鹽員工眼中,這些鹽不過是原料,但經過台鹽刻意的改變下,這幾座鹽山卻是寶山,台鹽在鹽山旁開挖了一座「不沉之海」,鹽山還挖空成鹽屋,讓長久在都市生活的民眾,可到雪白的鹽屋內玩耍,當然所有的設施都要收費,就連進場也要收五十元的清潔費,台鹽員工作夢也沒想到錢竟這麼好賺。 台鹽已從過去土土的製鹽總廠,逐漸蛻變成現代化的企業。 如今受到全世界金融風暴的影響,各行各業似乎都走入不景氣的泥淖裡,台鹽公司也不例外,今年度的營收也受到影響,與去年度的營收相比到底如何?
有信心對抗不景氣
台鹽代總經理劉中行表示,台鹽確實也受到大環境的影響,與去年度消費性的營業額相比衰退了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之間,台鹽無法抵擋景氣大環境衰退的影響,但台鹽的跌幅,還是比其他公司低。 面對全球不景氣的來臨,劉中行說,台鹽去年處分了一些虧損的部門,今年在營收方面會有影響,甚至會表現出來,他說,台鹽刻意的在處分虧損的部門就是要提振營收,力抗不景氣的影響。 雖然全世界的大環境不好,台鹽還是胸有成竹的去面對,至於今年是否會有新產品推出,代總經理劉中行表示,台鹽對新產品是有一定的計畫,為了因應市場競爭,在化粧品,及保養、保健品方面會有新的產品推出,至於吃的方面,公司會再思考,他說,一般消費者都有病從口入的觀念,因此如要推出吃的新產品要特別的慎重,在鹽品方面,由於每人都會吃鹽,鹽品又是台鹽的專業,也兼負社會責任,所以台鹽一定要推出最好的鹽品給國人,給大眾吃到好的鹽。 劉中行說,今年十月台鹽會推出新的「綠迷雅金鑽」產品,新產品是強調,秋冬肌膚要更滋潤,朝社會年輕消費族群為定位,產品價位如果太高消費者恐怕難接受,對於年輕族群的產品會考慮年輕人的消費能力。 對於新產品,劉中行也表示,過去台鹽曾經推出名為「娜娜」的新產品,但並未成功,主要是推出新品牌不是那麼容易,新產品要能感動消費者,如果不能感動消費者銷售就很困難,他不諱言,對於推出新產品,台鹽公司會做任何的嘗試,有機會絕不放棄,但因企業資源有限,台鹽在推出新產品時一定會檢視能否發揮功能,會考慮成功的因素。
不考慮提高鹽價
談到「鹽」,由於台鹽公司是最專業的製鹽公司,在通膨的環境裡,水、電、油都漲價了,台鹽出產的「鹽」老早就不夠成本,未來台鹽是否會比照水電油的調漲方式,來調漲「鹽」的價格。 劉中行說,「鹽」是生活必需品,「鹽」價雖然偏低,但因台鹽公司有官股,官股背負著社會責任,因此台鹽的鹽,不考慮漲價,自己吸收成本,公司從其他方面來節省,來提供穩定的鹽品價格給社會大眾。 鹽是台鹽的主要產品,所以台鹽對鹽的品質非常的重視,他說,鹽的好壞要看產地,海洋潔淨的產地就會產出好鹽,但現在環境污染嚴重加上製程如果不乾淨,鹽的品質就會受影響,因此環境與管理非常重要,台鹽特別重視鹽產地的環境與管理,一定要用最好的鹽品提供給國人使用。
穩健拓展通路
「通路」是企業與產品是否銷售成功的關健,台鹽公司過去有許多的直營店和加盟店,未來是否會繼續增設,讓台鹽的產品增加更多的銷售通路,以達到好的成績。 劉中行表示,為了產品銷售通路確實很重要,台鹽過去確實有許多的直營店和加盟店來銷售台鹽產品,但通路要選擇直營或加盟,確實要不斷的衡量它的效益,要看成本、營業額,各方面都要評估,不管直營店或加盟店都要有穩健的方式來評估,才能做為是否增設的依據,台鹽目前就是以穩健的方式在做評估,以做為增設通路的依據。 對於是否進軍中國市場,劉中行說,中國十幾年來產生很大的磁吸效應,世界各國很多企業都往中國跑,我們不能忽視,台鹽也不例外,台鹽曾經考慮到中國的通路及市場,但內部慎重的思考,必需要有具體的計畫才能去實行。 除了中國以外,台鹽是否有外銷其他國家的考量,劉中行說,台鹽產品在國內雖然熱賣,但外銷國外卻很低,他說,主要是品牌經營困難,一件產品在台灣成功了才能推動到國外,如果要推動到國外要做很多的宣傳與促銷活動,國內公司資源有限,因此國外市場只能在台商與華僑之間銷售,因為台商與華僑才會有接觸,外國人很少接觸,如果光靠台商與華僑的消費,在公司來講很划不來,不符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