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景氣,就像被一場流行病肆虐一樣,體質較好的人,不容易被傳染而病倒,體質本來就不好的人,很容易就感染發病。
飯店業也不例外,受到全球經濟蕭條的影響,國際觀光客驟減,人們縮減消費預算,減少光顧高級餐廳的次數,飯店市場日漸萎縮。業者因應這波不景氣的流行病,紛紛以降價策略與之抗衡,不過,在這場降價賽局裡,有的人被淘汰出局,有的人卻能逆勢勝出。
去年,墾丁(賓館)、寶華、麒麟飯店陸續推出住宿一天1,200元至1,300元的超低價,但還是不敵競爭對手,陸續於下半年及今年初宣佈倒閉。這也證實,不景氣,業者很容易降價求售,在低價戰場中,體質較弱的飯店,很容易就淪為輸家。而不景氣,是優勝劣敗淘汰賽的關鍵時刻,面對眾人皆不看好2009年景氣下,降價競局勢必演出一場延長賽。
不過,也有業者在逆境中勝出,如第一飯店、天成飯店,他們不僅人均產值名列北部地區第一、二名,每位員工的年產值分別為672萬元、441萬元,領導者君悅、晶華飯店分別名列第三、四名,天成飯店去年營收還逆勢成長8%。
深入了解發現,他們有一貫的飯店管理模式,並不是因為不景氣才開始做,而是平常就以這樣方式在經營,日積月累形成優勢。猶如平常就勤於運動養生,當流行病肆虐時,早已鍛練好的強健體魄,可以抵抗流行病的侵襲。
不景氣,還是能獲利
第一飯店的勝出關鍵,是專注做擅長的部份,不擅長、不賺錢的部份找別人合作。
第一飯店人均產值這麼高,主要原因是有「穩定的業外收益」,總營收約為三億多元,有約三分之二的營收來自於商業大樓的房租收入,不需要固定成本,而正職員工人數平均約為45人,主要負責飯店住宿的管理及服務;餐飲的部份,則將二、三樓出租給四家餐廳業者,由他們自行管理營業,所以不僅不需要固定成本,還多了租金收入。
「異業合作」也是第一異於其他飯店的地方,多數飯店因為擔心品質難以管控,為了維護整體品牌形象的一致性,還是堅持自己經營餐飲的部份。觀察第一飯店合作的對象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且類型不同,如甯園江浙菜、彭園湖南菜、美心鐵板燒、羅多倫咖啡。類似這種異業合作,需要建立「顧客第一」的服務品質共識,否則房客可能因為用餐不滿意,連帶對飯店的印象也打了折扣。
第一飯店擅長於「住宿」的經營,主要客源有九成是外國人,且以商務人士居多,其中有五成來自日、韓,四成來自東南亞、香港、大陸,有部份是長期簽約的企業熟客。
據一位旅行社業者表示,第一飯店會受到日本人歡迎的原因是「有知名度又便宜」,創立51年,在日本市場已經累積品牌知名度與信賴度,這點對出門在外的旅客來說,是選擇的重要考量,加上平均房價1,662元,低於同類飯店平均房價2,039元,相當具有市場競爭力。
平價奢華已成消費趨勢,國立高雄餐旅管理學院教授蘇國垚認為,顧客希望價格低一點,並不等於品質水準也跟著降低,通常顧客選擇較低價,不會期待有額外的服務,但會希望具備基本的服務品質。
第一飯店獨特的優勢,是提供顧客「恰好的服務」加上「多三度的額外服務」。對商務人士來說,「恰好的服務」是,當你出差時,在外面奔波忙碌了一天,入夜回到飯店,最想要的是趕快沖個熱水澡,然後放鬆心情地躺在乾淨、鬆軟、舒適的床上,能安全、安靜地享受一夜的好眠。
「多三度的額外服務」是指,提供硬體設施健身房、網路化的辦公室,給出差時間較長的客人,也因為價廉物美,加上「恰好加三度」的服務,所以顧客不容易移情別戀,培養了許多長期的忠誠顧客。
長期以來,第一飯店的住房率都在九成到八成之間,即使去年當平均房價下降到六成以下,也還保持77%的住房率,總體來說,第一飯店面對不景氣,還是可以獲利營運。
第一飯店在降價競局中,仍能穩穩地獲利成長,除了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外,即使在降價趨勢下,還是持續改善服務品質,以滿足顧客需求為目標,不會因為降價而刪減品質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