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是世界精英的聚集地,容錯與創新精神孕育無窮機會,也成就陳五福「矽谷創業之神」的傳奇。
一般人一生創業兩、三次就很不得了,陳五福卻連續創立十多家高科技公司,其中一家瀑布通訊,上市後的市值曾高達百億美元,當時,美國投資集團流行「只要是陳五福投入的公司,趕快跟進」這句話。
然而,陳五福是出身在光復後台北南港貧窮農村,家中排行第十,小時從沒穿過新衣,讀建中用的是大他一歲外甥的課本。學生時代能見其創業性格,考上台大電機系後,他找了4 位同學開補習班,收入比家教多很多,「我覺得一個一個教太累,自己印傳單招生。」
「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是30 年前台灣學生的夢想,陳五福也到了美國,先拿了佛羅里達州電腦碩士,轉戰柏克萊考博士資格時,因英語表達不好,沒通過口試。他決定先找工作,「我缺的是口語能力,到外頭磨,進步最快,」這一出去,再沒回學校了。
陳五福發現,自己不想只做工程師,只是,不做工程師,能做什麼?「在美國我是外國人,語言能力比不上別人,也不知何時才能做主管?」他找到的解答是創業,那年他27 歲,給自己10 年的準備時間,所找的工作都以磨練創業能力與專業知識為優先,扎扎實實學了一身本事。
從Player 到 Coach
8 年後(1985 年),陳五福在15 年內創立13 家公司,有的成功上市,有的被高價收購,創下不敗紀錄,締造平均1300%投資報酬率,2000 年後轉進創投,至今已投資超過百家新創事業。
「我這生最大的冒險就是創業,」他說,雖然創業多次,但每次都無法預期能否成功,後來他發現只要不受限於歷史的「盲點」,就會愈做愈順手,「過去的成功不見得現在會成功,昨日的失敗不見得今日也會失敗,重點在於掌握變化。」
陳五福常說自己是創業家,不是企業家。「兩者需要完全不同的特長,」他分析,創業家是開創新局,企業家要會開大船,看的是永續經營,「我喜歡向前看,做新東西,不愛管人,人生要把時間花在自己有興趣的地方。」近幾年,他投身健康產業,他認為,年輕時創業是為了自己,現在則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人活著幹什麼?就是活得好、活得久這兩件事,這個需求存在無限的機會。」
邱繼弘的創業種子也是在矽谷種下的。1999 年,他到IBM矽谷實驗室工作1 年,興起創業念頭,因網路泡沫不敢冒然躁進,於是先成立小型程式工作室,善用地緣關係,接了不少竹科案件,年營業額約200 到300 萬。
「我一直在尋找好的創業點子,」小時候,邱繼弘最愛迪士尼樂園,永遠玩不膩,「在我心中,迪士尼跟超開心畫上等號,我也想創立一個讓大家永遠玩不完的網站,」web2.0 的問世讓他看到了希望。
2006 年暑假,邱繼弘找了兩位創業夥伴,一人拿出10 萬元,再找幾位交大學弟幫忙,幾個人相約在他的工作室寫程式,創立funP推推王,「好像打連線遊戲,大家一起寫,特別有勁。」他對創業有所堅持,為了不落人口實,不用學校資源,自己買電腦、伺服器,到中華電信租了IDC;不想像多數人一樣,等到賺錢再回饋母校,初期捐出10%股份給交大。一開始就建立管理制度,員工薪水也有業界平均水準,「不能用創業維艱當藉口,該給還是要給,『義氣』只能撐半年。」
他知道現在是團隊時代,對於找人才特別重視。成員都是一時之選,有人捨棄到Google 的夢想,有人拒絕聯發科、外商的高薪,有的人放棄峇里島設計別墅的機會。「邱繼弘是個小天才,而且懂得找互補的創業夥伴,」美國華晶創投執行合夥人曾煥哲指出,funP是web2.0 的重要實驗,「很有成功的希望。」
創業壓力大, 3 年內邱繼弘胖了15 公斤,他卻甘之如飴,「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兒時的迪士尼成了現在的funP,邱繼弘的創業人生才剛開始,創業之神陳五福傾囊相授,與所有想創業、準備創業與已經創業的人分享他寶貴的不敗心法。
不敗心法 戴上創業眼鏡
當腦海有創業的念頭之後,好像帶上了一副有色眼鏡,聽到、看到、碰到的事,都會去連結跟創業的關係。
邱:現在是創業最好的時間點嗎?
陳:從歷史來看,很多大公司都是在環境艱苦時成立,這樣的企業
踏實,穩紮穩打,當景氣好轉時,已經打好地基,往往都能創造高
成長。「e worst time is the best opportunity」,市場不好時也是起步的好時機,因為創業成本降低,不好時局出來創業的人都是下定決心,往往容易成功,投資者也只找最好的公司,競爭相對小,更因為一切尚未開始,不會有歷史與負債的包袱,容易創新,不過,現在找錢比較困難,最好先找到錢才創業。
邱:如何不斷找到創業點子?
陳:當腦海有創業的念頭後,好像帶上了一副有色眼鏡,我稱之為「創業眼鏡」,你所聽到、看到、碰到的事,不管是跟人的對話,還是一則新聞,都會去想這跟創業有什麼關係?當立了創業的方向,心思就會往那裡走,愈早開始,愈快累積看趨勢的能力。
其實,我沒有比別人聰明,但我花了很多心思在想這件事,當然比別人更容易想到創業點子。如果這樣還是無法掌握趨勢,就盡量學習,把心放開,多學、多聽、多看、多想,自然能抓到趨勢,很多時候是時勢造英雄。當你觀察到機會,就要去進行市場調查與分析自己的能力。找到創業點子後,要考慮點子能否變成事業、事業能否獲利?
創業資金最好是外來投資者,先不要從「3F」(Family、Friend、Fool)找錢。根據經驗,成功機率比自有資金大,因為創投的經驗很多,過程中還能幫忙,熟悉產業投資者給的不只是資金,還能提供建議與人脈資源。有時,一個人想事情,自己會覺得愈想愈好,一股腦做下去,犯錯機率很大,這些專業投資者一聽就發現問題,即使最後沒有投資,你也能從他們的問題中獲得助益,我建議創業者先從創投或天使投資人找資金。
邱:何種人適合成為創業家?
陳:第一是喜新「戀」舊,這種人有冒險性,也比較樂觀,在學校可能不是那種好學生,也不是大壞,只是不太守規矩,因為創新是創業最重要的成分,雖然,沒有創新也可以創業,不過通常價值不大。
創業家的辦公室都不太整齊,因為他們多半是往前看,比較不會去管後面的收拾,我的辦公室都是秘書幫我整理。
真正走過創業的人會了解,很多事情不是表面看的那樣容易,雖然我幸運地每次都成功,但沒有一次是平順達標,過去的成功經驗頂多讓你不會再犯相同錯誤,可是還有很多新的錯誤在前方等著你。
邱:創業家精神在現在重新抬頭,每個人都需要嗎?
陳:我們有投資一家「iRobot」,它會陪伴老年人,老年人跌倒了,知道打電話通知,機器人會愈來愈聰明,未來需要動手的工作大部分會被機器取代,只剩下頭腦可以創造價值。創業家精神就是有意願
去創造,在未來的職場上,每個人都必須有創造力。
此外,創業者會愈來愈多,多以小型組織或個體存在,因為人總是不想被管,加上很多大公司採用外包策略,增加了獨立的機會。我遇到很多朋友,公司將他辭退之後,再把工作外包給他,他變成獨立創業者,不管是自己想要,或者環境迫使,未來要有獨立的能力,把自己當成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