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亞洲航空(Air Asia)送過100萬張免費機票,並打出深圳到曼谷143馬幣(約台幣1,318元)的破表價格,不過當時台灣沒人在意,因為亞航並沒有在這裡開設任何航點。
兩年後,亞航在今年七月一日設立台北—吉隆坡新航線,開出最便宜台幣1,888元的票價,補足亞洲版圖的最後一塊缺角。「快跟高鐵一樣便宜」,讓這家剛剛獲得國際飛航評比機構Skytrax評選為「2009年亞洲最佳低成本航空公司」的企業,話題性十足。
低成本經營,怎麼賺錢?
要成為「最便宜」,要靠更精準的商業操作對成本加以控制。亞航曾被《Fast Company》選為全球50家最具創意的企業,透過下面的四大關鍵,他們成功地讓自己成為低成本營運的模範生。
◎不同於傳統的航點經營
亞航以經營亞洲航線為主力,航點間的飛行時間大多在四個半小時以內,也就是說,亞航的機組員不用在境外過夜,所以不用過夜加給。而且亞航儘可能在二線機場起降(在台灣還是在桃園機場起降),省下大筆機場稅、停機坪的費用。
◎高效的飛機使用率
一般飛機的轉場時間大約要一兩個小時,但亞航不用大型空廚運餐的時間,也沒有專屬清潔隊進行艙內清潔,所以轉場時間維持在25 ~60分鐘,平均一台飛機一天的使用率是17個小時,傳統航空只有約12~14個小時。
◎選擇單一機種
亞航只使用空中巴士(Airbus)的機種,機型相同,維修的機械、零件、地勤、供應線,人員訓練都可以省下龐大可觀的費用。而亞航不採三級艙等制,也讓飛機可以容納更多的旅客,以A330為例,傳統航空公司只有約200個座位,但亞航卻有383個座位。
◎精簡人事成本
亞航每架飛機約配置四個空服員,傳統航空公司有六~八個,用每天500個航班來算,就省下1,000位空服員的費用。而亞航使用網路為最大的售票平台,傳統旅行社一個人一支電話只能接少量業務,網路化讓售票效率加快許多。
許多外包的工作,亞航都透過內部員工自己來,亞航的空姐必須負責簡單的艙內清潔,而亞航有自己的媒體部門,儘可能不把文宣、廣告等工作發包給外部的公關公司。
「其實節省成本是方方面面,就是低成本經營的邏輯,」亞航駐泰國商務部主管王彬指出,創辦人湯尼‧費南德斯(Tony Fernades)與梅拉努恩(Kamarudin Meranun)接手亞航的時候,企業願景就很明確,就是希望打造出「人人都能飛」的航空公司。
「當然,人人都能飛最重要的一點,還是飛航安全問題,」王彬特別說明,對低成本航空來說,飛安絕對比傳統航空的要求還要嚴格,因為安檢、評比單位會特別放大眼睛去看,「所以我們的飛機都是新飛機,眼見為憑,」王彬拿著手上的報表,說明最近三年亞航購買飛機的計畫與數量,目光轉移到停機坪上的紅色飛機,自信滿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