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來自陽光的維生素

撰文∕塔弗拉–孟多薩(Luz E. Tavera-Mendoza)、懷特(John H.    

科學家現在了解到,維生素D除了強健骨骼外還有更多



功用,也注意到大多數人的維生素D攝取不足。



而缺乏維生素D,可能是某些重大疾病的成因之一!?





過去,它曾經被稱為陽光治療法,在抗生素發明以前的20世紀初期,這是唯一有效治療結核病的方法。沒有人知道這個方法為什麼會有效,只知道如果將結核病患者送到充滿陽光的地方休養,通常都能恢復健康。1822年,相同療法就已經用來治療另一個歷史上有名的災難「佝僂病」,這是種因骨骼無法硬化所導致的兒童畸形疾病。在18~19世紀的歐洲,佝僂病的案例不斷增加,同一時期因為工業興起,人們從農村搬遷到空氣污染的城市中。當時華沙有一位醫生觀察到,波蘭農村裡的兒童比較少出現佝僂病例,他開始對城市兒童展開實驗,並發現只要讓病患曝曬於陽光下,便足以治癒他們的佝僂病。



1824年,一群德國科學家發現,鱈魚肝油也有很好的抗佝僂病效果,但是這個療法並未廣為人知,部份原因可能是當時的醫生尚不了解,食品中可能含有看不到但對健康很重要的微量營養素。經過將近一個世紀,科學家才找出佝僂病的飲食治療法與陽光效益之間的關聯。20世紀初期,研究人員在人工誘發佝僂病的大鼠身上發現,以紫外光照射其皮膚與餵食鱈魚肝油,可獲得同樣的療效。皮膚和魚肝油共通的關鍵因子在1922年確認出來,稱為維生素D。那時候,維生素(或稱「維生胺」,vital amine)是個很熱門的新科學題材,然而後續研究在探討維生素D在人體內的功能時,卻受限於「維生素D是必需的微量營養素,而且只能從食品中獲得」的印象。



在接下來50年間,維生素D與佝僂病間的關聯性,是維生素D研究的主流,像是維生素D分子在骨頭生成時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作用在腎臟、小腸和骨骼上,以幫助人體控制鈣在血液與骨頭間流進流出。然而,過去25年來,維生素D功能的研究範圍變得更廣,同時也揭露出,這個所謂「陽光維生素」的功用遠不止於建造骨骼。現在有大量的證據顯示,維生素D有極強的抗癌作用,也是免疫系統反應的重要調節因子。此外,在這些新發現的作用當中,許多項只有在血液中維生素D的量相當高(比起許多族群的血液中含量要高出不少)時,人體才能獲得最大的益處。上述的發現以及流行病學的研究數據顯示,「維生素D過低與疾病有關」,這些都支持普遍缺乏維生素D可能是造成數種嚴重疾病的原因之一。

多功能開關





要真正了解這些有關維生素D的新發現,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維生素D,以及它在體內是如何被利用的。人們可以從有限的食物來源獲取這種被稱為維生素D的分子,例如富含脂肪的魚與魚油,如今也可以從營養補充劑中獲得。但當我們的皮膚曝曬在中波紫外光(UVB)時,所產生的化學反應也可以製造出維生素D。嚴格說來,維生素D並不算是維生素,因為只要有適量的UVB照射,我們就不需要自食物中攝取。然而在溫帶地區,有多達半年的時間UVB不足,無法在皮膚引起足夠的維生素D合成,此時維生素D的膳食來源就很重要了。



「維生素D」這個名詞一般泛指兩種來源不同、結構卻非常相似的分子。維生素D3(又稱為膽鈣化醇,cholecalciferol)產生於皮膚的角質細胞,因膽固醇的裂解產物「7-去氫膽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受到UVB的刺激而生成。維生素D2(或稱為麥角鈣化醇,ergocalciferol)則是源自一個類似的植物性固醇,且分子結構與維生素D3略有差別。兩者在體內都不具有任何生物活性,必須先經過一連串的酵素修飾,這個過程稱為羥化反應(hydroxylation),會在原來的分子上加上2/3個水分子(羥基),而形成25-羥化維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簡稱25D)這個產物。



這個轉換反應主要發生在肝臟,但是皮膚中許多不同種類的細胞也有能力進行這個反應。儘管如此,肝臟所製造的25D仍是血液循環中最主要的維生素D。當人體需要利用它時,還需要做最後一次轉換,才成為具有生物活性的形式,由25D進一步羥化成為1,25-二羥化維生素D(1,25-dihydroxyvitamin D,簡稱1,25D)。進行這項反應的酵素「1α-羥化」,最早是在腎臟發現的;而腎臟內進行的反應,則生成了大部份在體內循環的1,25D。



然而,科學家現在又發現到,許多其他組織(包括免疫系統和皮膚的細胞)都可以製造「1α-羥化」並自行轉換25D。因此所有器官中只有皮膚,能在紫外光存在時從頭到尾製造出具生物活性的1,25D。而其他組織中利用循環的25D局部產生的1,25D,雖是人體內維生素D生物活性的重要來源,卻直到最近才受到重視。只要想到維生素D作用之廣,就不難想像為什麼對某些類型的細胞而言,能夠產生有活性的維生素D來供應局部使用,可能是很重要的。



1,25D分子的作用像是一個開關,可以控制體內幾乎所有組織中基因的「開啟」或「關閉」。這樣的作用,是由1,25D與一種稱為維生素D受體(VDR,位於細胞核內的轉錄因子)的蛋白質結合後所達成。當VDR與1,25D結合後,VDR會與另一個蛋白質「視網醛X受體」(RXR)形成複合體,然後這個複合體再與目標基因附近的特定DNA結合。複合體與DNA結合後,便引發細胞裝置開始對一旁的基因進行轉錄,接著細胞會再進行轉譯,製造出蛋白質。



1,25D可藉由讓細胞做出特定的蛋白質,來改變細胞的功能。而能夠在不同細胞中引發基因活動,則是維生素D擁有廣泛生理作用的原因。因為維生素D是由一個組織製造,然後在體內循環、影響許多其他組織,在技術上它也算是一種激素。事實上,VDR屬於一個稱為「核受體」的蛋白質家族,這類蛋白質會對強力的類固醇激素(例如雌性素和睪固酮)起反應。



目前認為,至少有1000個不同的基因受到1,25D所調節,其中包括了幾個參與體內鈣處理過程的基因,這也解釋了維生素D為什麼會具有廣為人知的造骨功能。然而在過去的20年間,科學家發現有更多基因受到維生素D的活性所影響,其中包括許多在各種細胞防禦功能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基因。


文章投票
雜誌訂購頁
雜誌內容頁
前期雜誌封面

 第  期封面

第 期
2008誰最創新
憶舊人 身世不明、情變失財、未婚生子、精神耗弱、出院驟逝 你所不知道的天 涯歌女周璇
產前不得已要換醫師‧該怎麼辦?
原來她不乖Incoming Girl-林利霏
民選新政府的財經政策
代謝創造新商機
生命的勇者──抗癌爸爸邱瑞金
《波麗士大人》導演 王小棣 堅持前行,是離進步最短的距離
200808 P42
200809 P212
200809
200809 P10
200809 P11
200809 P11
康仕德---回歸傳統IMC的品牌工程
國際小提琴大師胡乃元:我的句子有了生命
獨家專訪歐巴馬─聊聊女人、性和婚姻
自認的救贖,自縛的繭──訪《為愛朗讀》導演史蒂芬‧戴爾卓 (上)
自認的救贖,自縛的繭──訪《為愛朗讀》導演史蒂芬‧戴爾卓 (上)
讀者10問 杜忠誥
專訪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被超越的一哥,如何追趕
29種營養品‧孕期產後健康沒煩惱(下)
全球競爭力新指標》國家治理,進入品牌時代(上)
下半年股票、基金,長線短做就對了!
7大必勝談判絕技!
菁英人才發展經驗談:你在「打造菁英」,還是「改造菁英」?
「好朋友」沒報到!當心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席安納米勒 混搭知性慵懶時髦味
陳鏞基 絕不輕言放棄
潘瑋柏 男孩跨入男人階段的新未來 Boy To Man
阿美英雄 獅披秀登場
台北市都會小旅行 單車兜風逛街散步
賴清德的台南夢
陳奕迅 過癮獨角戲
頂級超市精品巧克力首選Top6
岑永康:幫孩子存金錢 不如存觀念
高文茂:看到數字再做判斷,就不會犯錯(下)
虹彩珠寶宮
李兆基:年輕人選對行業、努力儲蓄、別太早婚
見龍集團/全球保麗龍大王 三堂慘烈接班課
2011青少年閱讀力大調查/我們都是讀「臉書」長大的
Dior花園裡的剪刀手
生活主張 巧創業
物聯網起飛 帶動全新商機
簡立峰專欄/這些年,三星教我們的事


 
今周刊訂一送二超級優惠活動!只要4800元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0321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