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不少人紛紛在領完年終獎金後,紛紛進行轉職計畫,根據《管理雜誌》與Yahoo!奇摩所進行的「2010年職場滿意度大調查」所顯示,有高達71%的工作者對現職不滿意—代表在台灣,每十家公司就有八家公司的員工不滿現狀,如果你是老闆,看了能不怵目驚心嗎?
刻板印象中,換工作是為了升職加薪,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98年台灣每人每月的平均薪資較97年減少4.31%,尤其金融海嘯剛過,為了薪水而轉換跑道看似十分合理,但從調查結果分析,才發現工作者其實也滿腹委屈。
某大科技龍頭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主管表示,工作者為什麼會離職?99%的人會回答「生涯規劃」,但根據他的經驗,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幹不下去!
員工是企業的根基,什麼原因,讓超過七成的員工幹不下去?
因為,他們工作不快樂
問題很複雜,答案卻很簡單,一對戀人為什麼會分手,因為在一起的時候不快樂。而小孩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因為,家裡的父母沒辦法給他們溫暖的感覺。
離職的人很多,為什麼?也是因為不快樂、沒有溫暖。
想想看,扣除上班時間的八個小時,加上通勤午休等的三小時,任何一個人一天都要為工作花掉至少11個小時,而且還是體力、精神品質最佳的11小時。
工作是生活中所佔最大比重的事,你跟最親密伴侶的廝守時間,遠遠比不上同事、主管、老闆。工作上不快樂的人,生命怎麼快樂得起來?
數據也會說話,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三成的人對工作不滿的原因與主管有關,另外三成的人認為找不到目標,專長無從發揮 ; 顯然,管理者如何領導、輔導員工,與他們能不能藉由工作得到滿足、獲得快樂,有著相當正向緊密的關連性。
快樂,需要成就來支撐
要讓工作者快樂,主管就必須「投其所好」。不是說只挑他們喜歡的做,而是要知道工作者得到工作上最大的滿足。
二十多年前有一本書:《天地一沙鷗》。在書裡,沙鷗分成兩種,第一種沙鷗飛行的目的是覓食,所以老是在港口盤旋,因為光是水手們丟的麵包屑,就足以餵飽牠;第二種沙鷗飛行的目的是為了「飛行」,所以牠不會為了找到食物而停止,而會身入最深的內陸,展翅最高的天際。
要讓工作者快樂,讓他們「想飛」,主管對待部屬的動作,就不止是餵食,而是要幫助他們成就工作、完成夢想。根據調查,在工作者遇到工作障礙時,有高達四成的主管反應是置之不理,而在部屬未能達到績效目標時,主管最常的處理方式,是「口頭指責及處罰」(44%)。
工作上遇到問題,或老是不能達到績效,這樣的工作者有如翅膀受傷的沙鷗,工作上毫無成就感,每天過著不快樂,久而久之,就失去「飛行」的熱情,自然無法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發揮價值。
【完整內容請見《管理雜誌》429期;訂閱管理雜誌紙本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