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吐瓦魯:愛在巨浪來襲時 (下)

陳歆怡    

跨國飲料公司製造容易上癮的含糖碳酸飲料,一旦上鉤就很難脫身,更是島國垃圾的大宗。(攝影/莊坤儒)
在吐國擔任環保志工、協助廢棄物管理的吳郁娟指出,吐國垃圾處理採露天拋棄式,位於首島北端的垃圾場早已滿溢,島上隨意棄置垃圾的情形普遍,「我不會說吐瓦魯人不夠『文明』,而是傳統的生活習慣與現代生活起了衝突。」

外援為「患」?

吳郁娟解釋,首島是接受外來刺激最多的島,越來越多的吐國人(尤其是年輕人)渴望擁有機車、汽車、3C產品,豐沛的物資也隨著外援湧入。此外,過去很多東西都取材於自然、自己動手做,如今引進外來商品,花錢就可以買到過去需要花2、3天製作的家用品。「吐國人和其他國家一樣,都想過過美國人的生活,可惜當地的環境卻無法承載!」

一位不願具名的外籍工作者則感嘆,島上垃圾山呈「等比級數」膨脹,有錢人卻以擁有奢侈的汽車、音響為尚,「並在夜間派對上高分貝放送音樂,已經構成噪音污染。」

他還轉述一名吐國青年對家鄉的觀察——這名青年5年前從國外留學數年返國,放眼首島景物變遷,不禁悲嘆:「我們的島哪來這麼多汽機車?我們的人民以前也沒這麼胖的!」

改變,需要時間

吐瓦魯環境部次長Seve Lausaveve坦承,政府對上述問題的回應能力的確不足。以「保護珊瑚礁」來說,雖然早就知道珊瑚礁能夠作為陸地的天然屏障,也是維繫海洋漁業資源的根本,然而,囿於經費與能力,直到今年在南太平洋大學的統籌策劃下,吐國才準備展開為期2年的「提升珊瑚礁管理能力」計畫,目前還在收集資料與培訓人員階段。

Lausaveve也表示,未來政府可能需要制訂政策,限制殺傷力過強的捕魚方式,並設置污水淨化設施。然而,「這麼做需要跟相關部門及社區民眾做大量討論,光是整合意見就要花費3至5年的時間。」

至於廢棄物處理則更是棘手,由內政部及市政廳共同負責,並從2000年起陸續有歐盟、澳洲及台灣的技術援助。

台灣國合會技術團團長周俊賢說明,台灣從去年開始協助吐國處理廢棄物,主要內容是推行垃圾分類、減量與堆肥示範,具體作法包括:對於不可回收的廢棄物,提供家戶及公家機關約1,400個資源回收簍,並提供塑膠瓶破碎機以及小型焚化爐,以處理無法回收利用的廢棄物;至於廚餘、落葉等有機廢棄物,則是與環境部合作,收集家戶及公家機關的有機廢料,使用枝條粉碎機壓碎,並在技術團營區內設置堆肥製作廠,把垃圾化為堆肥再利用。由於試辦效果良好,還吸引歐盟主動洽談合作以擴大規模。


美軍在二次大戰期間為闢建機場而鑿出的數個大坑,多年來積水不退,鹽化土壤也成為環境毒瘤。(攝影/莊坤儒)

愛之反而害之?

然而,大型家電、電腦、汽機車廢棄物的處置仍然是燙手山芋。今年8月,紐西蘭海軍學校以要求吐國「提供離島演習」為條件,「順道」來首島協助整頓高聳如山、且已蔓延到車道上的垃圾堆,並提供機具將大型廢鐵擠壓收疊,但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吳郁娟也舉例:台、韓兩國過去捐贈給吐國政府很多電腦,韓國還幫漁業部配備多台機車,用意或許是想提升政府效能,然而這些產品在海島環境中往往2年就鏽蝕報廢了。她建議:「外人在捐贈物資前,或許應該先幫受援國想好後續處理廢棄物的對策,也慎思援贈該物資的必要性,以免反成『問題製造者』。」

我國駐吐國大使田中光則提到,近年澳、紐對太平洋島國的援助已轉向人才培訓與觀念養成,日本則是「軟硬兼施」——援建碼頭外,也投入資源在珊瑚礁保護;台灣近2年則摒棄「金錢外交」路線,在吐國以「永續發展」為指導方針,因此除了持續協助訓練漁民、獎助來台留學生,更積極發揮強項所在的農藝、堆肥與新興能源,最近還將援助外島家庭配備太陽能電燈,「環保與資源永續,必需放在南島國家發展的第一順位。」

「星砂」物語

回到最令人擔憂的海島沉沒危機,當許多研究團隊還在蒐集更多數據並對南太平洋的海平面上升與否爭論不休,來自日本的國際協力組織JICA卻選擇轉換進路,探究首島海岸生態受人為破壞的程度,並尋求具體的補救方案。

JICA駐吐瓦魯的計畫協調人松館文子女士解釋,他們去年已對首島海岸線做了整體調查,結果發現,由於人類活動污染了沿岸海域,導致一種細如砂粒、遺骸沈澱會構成當地沙灘80%基質成分的「有孔蟲」(俗稱星砂)數量遽減,後果是讓海岸線持續消退、降低海岸的天然屏障能力。因此,JICA計畫以生物科技的方式復育有孔蟲、進而復育沙灘。

去年4月,JICA與吐國漁業局合作建置的復育實驗室,已成功繁殖出有孔蟲,接下來的4年,他們將逐步進行「大量繁殖」、「搬運」與「沈積」3階段,算是太平洋島國首開先例的試驗。

來吐瓦魯一年多的松館說:「吐瓦魯的環境與社會變遷太快了,人們的環保意識與政府管理必需趕緊提升,包括停止挖掘礁石、減少製造不可分解的垃圾、儘量少依賴汽機車,才能跳脫環境受害者與加害者的雙重綑綁。」


(攝影/莊坤儒)

「巨潮節」的期許

今年的2月26日~3月1日,吐瓦魯首島熱鬧非凡,因為吐瓦魯交通及觀光部與多個外援組織合作舉辦了首屆「吐瓦魯巨潮節」,活動目的除了為提升人們對氣候變遷衝擊的敏感度,也在喚起人們對吐瓦魯傳統文化資產的珍惜。此一雙線思維,或許也是吐國政府與外援組織長期對話激盪後,對環境議題提出的共同反省與展望。

活動期間,8外島的學校師生都被邀請來參與,小朋友們分組聆聽環境部及各國代表解說各項進行中的環境計畫,包含垃圾分類、氣候變遷、水資源管理、生物多樣性等。競賽活動則寓意深遠又滿載歡笑:開幕式是鼓吹低碳生活的騎單車比賽——規則卻是騎「最慢」的人獲勝;獨木舟競賽是為了重新鍛鍊人們被電動馬達船鬆懈的肢體;爬椰子樹比賽是要提醒人們珍惜身邊所有,少喝進口罐裝飲料

活動第3天即遇上本文開頭所述的海嘯警報,給外國記者上了一堂震撼教育,「你們現在可明白了吧,我們真是無處可逃!」主辦單位如是說。

無論如何,這場賓主盡歡的慶典,以及這片土地上每一位敞開胸懷的人,已為吐瓦魯注入新的能量,迎向充滿機會與挑戰的未來。


吐瓦魯小檔案

首都:富納富提

面積:總陸地面積26平方公里,經濟海域面積90萬平方公里。

位置:西南太平洋,包含9個環礁島。

人口:1萬2,177人(2008年統計),其中約5,000人集中於首都。

族群:波利尼西亞語族為主

政體:責任內閣制,總理選自議會。

宗教:97%信仰基督教

語言:吐瓦魯語、英語

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

經濟來源:移工外匯;出口椰乾。最特殊的是1998年起透過網域.tv的授權使用,據說可年收150萬美元。此外,由紐、澳、日、韓等國成立的國際信託基金,至2005年時總額有9,900餘萬美元。

國家歷史:最早人口可能從現今的薩摩亞群島、東加群島渡海而來。於1568年為西班牙探險家所「發現」。1892年成為英國保護地,1916年改為殖民地。1974年投票決定與不同種族的吉里巴斯分離,1978年宣告獨立,隔年再接收4座美屬島嶼。

※延伸閱讀:
˙吐瓦魯:愛在巨浪來襲時 (上)


【完整內容請見《台灣光華雜誌》十月號】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6270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光華一年12期 0 1500  
光華一年12期續訂 0 125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