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諾貝爾經濟學獎呼聲最高的中國人 林毅夫 急著與時間賽跑的人生

宋秉忠    



一九七九年由金門潛逃中國的台灣軍官林毅夫,成為世界銀行首位中國籍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從叛逃軍官到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中國人,林毅夫選了一條最難走的路,但他堅信惟有九九%的努力,才能換來一%的成功機會。





三十多年前放棄台大學籍投筆從戎,再由金門前線泅水叛逃,如今躋身成為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彷彿都在急切地和時間賽跑。



林毅夫很急,因為他的人生資產很有限。當他在宜蘭讀初中時,每天下課後,理著光頭的林毅夫都必須先到新生綜合醫院載餿水回家餵豬;由於住家鄰近嘈雜的夜市,林毅夫匆促地吃完晚飯後,就先睡覺,到午夜十二點才起床念書,並一直念到第二天天亮。由於成績優異,初中畢業後,林毅夫獲得保送,直升宜蘭高中。





很急!因為人生資產有限





人生資產有限,不僅讓林毅夫很急,也鍛鍊出異於常人的耐心。一九八三年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時,他寧可與從台灣趕來相聚的妻女分居兩個城市,專心念書,只用四年時間就拿到世界經濟學重鎮的博士學位,是同屆同學最早拿到學位的。其間,妻子陳雲英因洗衣問題被惡房東連夜趕出,她帶著兩個小孩,獨自搬運家具,結果肩部肌肉嚴重拉傷,直到現在都有後遺症,但是聽到消息的林毅夫,還是沒有趕回家。



身旁的同事和學生總是看到林毅夫在忙。回到中國的二十多年來,他每天準時早晨七點起床,夜裡十二點之後離開辦公室,他從來不休星期天,因為周一到周五太忙,他習慣利用周日幫學生補課。

很拚!希望累死在書桌上





即使剛從國外回來,他也從來不調時差,直接到辦公室上班。同事問他累不累,他總是說:「不累,因為心情一直很愉悅!」



曾經在台灣投筆從戎,後來又在中國軍隊工作的林毅夫曾經說:「將軍最大的榮耀是戰死疆場,馬革裹屍;學者最大的榮耀是累死在書桌上。」平時再忙,他也從來沒有放鬆過研究工作。他是第一位在國際最權威的經濟學學術雜誌《美國經濟評論》和《政治經濟學》雜誌發表論文的中國經濟學家,也是截至目前為止,在國際經濟學期刊中論文被引用次數最高的華人經濟學家。



有評論說,林毅夫之所以能破天荒的成為世界銀行第一位華人副行長,是因為世界銀行看到中國的崛起,因此希望透過林毅夫促使中國增加對外援助,但事實上,林毅夫在此之前,已經以自己的努力,證明自己是世界級的經濟學者。



二○○七年,林毅夫成為英國馬歇爾講座的第一位中國學者,創始於一九四六年的馬歇爾講座早就被視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先修班」,每年一位的年度講座學者中,已經有十四位在後來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為什麼在同樣環境下,有成就的人就是那麼幾位?林毅夫的解釋是:努力的程度不同。他說:「成功就是九九%的努力,加上一%的運氣,而且那一分運氣還是因為九九%的努力才得來的。」



一九八二年在北大攻讀經濟學碩士的林毅夫,因為替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茲(Theodore W. Schultz)翻譯而大受賞識,在舒爾茲推薦下,林毅夫獲得獎學金,到當時世界經濟學重鎮的芝加哥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從此,林毅夫的命運出現一八○度的轉變。



舒爾茲的推薦就是林毅夫所謂的一%的機會,但背後其實是他九九%的努力。

剛到中國時,由於不願連累在台灣的家人,林毅夫一直沒有成為中共對台宣傳的典範,後來被派到共軍的對台研究單位工作,也一直未被重用。這段時間,林毅夫在單位裡幾乎很少與同僚往來,上班時間,他幾乎不離開座位,有時間就是看英文書。



林毅夫原本想到培養中國高級公務員的人民大學念書,但是因為他的台灣背景,申請被打回票,最後才被北大錄取。



舒爾茲訪問北大時,當時整個學校連一位能翻譯經濟學專業術語的人才都沒有,只有林毅夫靠著自學的英文專業,成功地為舒爾茲翻譯。



舒爾茲不但是林毅夫學術上的貴人,同時也是林毅夫仕途中的貴人,因為舒爾茲隨後多次訪問中國,都獲得當時的中國總理朱鎔基接見,當然作為舒爾茲關門弟子的林毅夫,也因為替恩師翻譯,出入中南海,而受到朱鎔基賞識。

很衝!發動學術論戰爭第一





即使在國際論文的發表上,林毅夫已經是華人學者之冠,但是在中國或美國華人圈中,曾在文革期間發表(中國向何處去)的經濟學家楊小凱,社會聲望仍然遠勝於林毅夫。二○○二年,自稱是楊小凱好友的林毅夫卻發動對楊小凱的學術論戰,並且在論戰中建立自己在學術地位之外的社會聲望。



論戰的開始是○二年四月,楊小凱在北京做了題為「後發劣勢」的演講,他直接批評了中共進行多年的改革開放政策:中國作為一個後發國家,儘管現在改革開放很成功,但由於沒有進行根本的憲政體制改革,發展前景並不清晰明朗。楊小凱甚至預言,儘管俄羅斯震盪療法後的短期社會效果相較於中國的漸進式轉軌而言,好像是一個失敗,但由於俄羅斯進行了根本的憲政體制變革,其將來發展會超越中國。

林毅夫隨後就公開表示「不苟同」楊小凱的觀點,並寫下《後發優勢與後發劣勢──與楊小凱教授商榷》的萬言書,文章首先表明:一個後發國家並非要先實現英、美的憲政體制改革才可以避免後發劣勢。



林毅夫的反擊隨即引發中國及海外華人圈的廣泛爭論,不但大大提升他的知名度,而且替中共改革開放「間接護航」的論點,也被圈內人解讀成:小罵大幫忙,並因而得到中共高層的欣賞。後來,楊小凱因癌症去世,林毅夫第二天就立刻帶頭在北大舉辦追悼會,與會者包括多位支持楊小凱論點的海外中國學者。



曾連任三屆政協委員的林毅夫也深知官場中的進退之道。據聽過他在內部討論會發言的人表示,林毅夫發言時總是先搬出西方經濟學理論,然後又說不能解釋中國經濟的獨特現象,一長串發言下來,外人根本無法了解他對於某項政策,到底是支持或是反對。



台灣人的出身背景,讓林毅夫在中國的奮鬥格外辛苦,也因此,他深知一個外人要在中國立足,首先要集結一批中國精英。一九九四年創辦的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就是林毅夫的精英俱樂部。他曾經說過,外部世界固然舉足輕重,若無內部人士志同道合,是成不了大事的。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是一盤棋,一個人是沒辦法做「局」的,得要好幾個「眼」才可一搏。

設局!創辦中國經研中心





從美國返回中國後,林毅夫首先集合了中國七七年恢復大學入學考試後的第一批「海歸派」(海外歸國學人),成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接納包括海聞、易鋼、張維迎等人。海聞後來接任北大副校長,被視為北大校長的熱門接班人選;易鋼最近剛接任人民銀行副行長。最有名的還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他曾在校長助理任內,推動北大的教師評鑑,被視為自蔡元培改革北大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改革,後來北大的教師評鑑就被全中國知名大學所採用。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也因此成為海外學者到中國必訪之地。○四年,慶祝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創立十周年時,先後有十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到訪。



林毅夫的社會兼職也超多,國內外的頭銜加起來共有五十多個,他更是十四本國內外經濟學術期刊的編委,這也替他接任世銀副行長及未來提名諾貝爾經濟學獎,打下人脈的基礎。





至憾!叛逃軍官無法奔父喪





父親過世時,不能回台奔喪,是林毅夫這輩子最大的遺憾,他的想法曾由代他回台奔喪的妻子陳雲英口中說出:「我愛台灣,也愛大陸。」對於成長於「保釣世代」的林毅夫,到中國報效國家,也是那個時代不少年輕人「轉向」後的選擇,在事過境遷之後,這些當年選擇到中國發展的台灣保釣人士,也都獲准返台,只有林毅夫等少數人無法返鄉。



跟這些保釣人士所不同的是,林毅夫是軍人,而且是從前線潛逃,在那個軍事對抗的年代,在金門當兵,可能因為站衛兵打瞌睡而被槍斃,何況是負起一連弟兄安危的連長。也因此,不管潛逃中國的理由再充分,政壇的宜蘭同鄉和同學如何支持,台灣輿論恐怕也難接受他返鄉而不必負任何責任的作法。



試想,如果林毅夫能等到退伍後,到美國留學時,再去中國,他今天的返鄉之路也許就不同了。



這或許就是林毅夫老是與時間賽跑,所意想不到的負作用吧!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20144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今週刊一年52期續訂 (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8/26止)已收到款項為準 0 3999
今週刊一年52期新訂 (此方案08/26止)已收到款項為準 0 3999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