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台灣魚躍國際

文/張瓊方    

台灣真是魚之島!彈丸之地,卻有洋流帶來豐富的漁源、一群奮勇與大海拚搏的漁人,以及致力於研發養殖技術、力挽海洋生態日漸枯竭狂瀾的專家學者群。

國家地理頻道與外交部合製一系列有關台灣人、魚、海之間美麗與哀愁的動人故事,名為《綻放真台灣5:魚之島》的紀錄片,2月開始在台首播,7月起也將陸續在東南亞與世界各地廣為傳播。

散播台灣真善美

福斯國際電視網台灣暨中國區執行副總裁蔡秋安指出,國家地理頻道自1998年在台開播以來,一直致力於將世界帶入台灣,自從《綻放真台灣》合作計畫開始後,透過國家地理頻道無遠弗屆的傳播,也將台灣帶向世界,已有171個國家、上億觀眾看到台灣真善美的一面。


嬌豔奪目的粉紅天使,是全球第一隻基因轉殖珊瑚的粉紅色神仙魚。 (攝影/林格立)
分享這一季《魚之島》系列是首次環繞「魚」為拍攝主題,《搏命的漁人》、《黑潮的承諾》、《訂做一條魚》、《神奇水族箱》、《台灣好吃魚》5部紀錄片,內容包括台灣遠洋漁船作業實況、台灣的漁業生態、觀賞魚產業的發展、養殖魚科技,以及挑動味蕾的魚料理等。
遠洋辛苦誰人知

討海是辛苦的行業,拍攝的製作團隊也必須熱血投入。以記錄遠洋漁業作業實況的《搏命的漁人》為例,從台灣遠洋漁業重鎮──高雄出發,耗時兩年、紀錄高雄穩發漁業「穩發606號」遠赴5,000公里外中西太平洋圍網捕撈熱帶洄游魚黃鰭鮪、正鰹魚的作業實況。


遠洋漁船「穩發606」配備直昇機與小艇,長年在離家5,000公里外的大西洋上拚搏。 (圖/國家地理頻道提供)
分享製作團隊出動7部攝影機,在海上足足待了32天,捕捉穩發漁撈長顏志忠、航海船長楊世明領軍遠洋與凶險的大海搏鬥、圍網捕撈等真實畫面,也體驗了被鯊魚追捕、與領航鯨共游等永生難忘的驚險與美好歷程。
台灣遠洋漁業一年創下2,000萬美元的產值,殊不知這都是漁人們犧牲與親人相處、孤單在汪洋中以血汗換取的成果。尤其在過度捕撈、魚源日益枯竭的今天,要達成滿載豐收的目標已越發艱辛不易。

「穩發606號」配備聲納、魚探機、直昇機負責搜尋魚蹤,還有小艇協助趕魚入網。其圍網長2公里、深150公尺,圍出一圈約59座足球場大的網袋,至少得2個小時方能收網;而每次下網都是一場輸贏未定的賭注,有時豐收,但更常槓龜。

鬼頭刀傳奇

台灣近海漁業近年也面臨漁源日少的威脅,但拜黑潮洋流經過之賜,仍有不少洄游魚類「路過」,鬼頭刀就是近年逐漸取代鮪魚、旗魚,最夯的盛產魚。《黑潮的承諾》記錄台東成功港漁民陳益禕奮勇捕捉鬼頭刀的金黃色傳奇。

鬼頭刀隨著黑潮每年春、秋造訪台灣東岸2次,近年已成為台東新港最重要的魚產支柱。


唯有兼顧海洋生態的永續,人們才能品嚐鮮美的海味。 (攝影/林格立)
分享近海現流漁船採延繩釣魚法捕釣這尾平均6尺長、10公斤重的鬼頭刀,32噸的漁船,3天即滿載。
釣捕上船的鬼頭刀,立刻被放進冰桶裡降溫,然後再進冰庫保鮮。漁船靠岸下貨、標售,又隨即送到北台灣加工廠切割、包裝,外銷歐美,一刻也耽擱不得。在地理環境、漁撈技術、保鮮技術的多重配合下,鬼頭刀成了近年不受漁源短少影響、嘉惠台灣良多的魚種。也因如此,如何不過度漁撈以求永續,成了重要課題。

隨船出海進行鬼頭刀研究計畫的台灣水產試驗所江偉全博士指出,鬼頭刀是大洋系非常重要的魚種,屬於中階掠食魚,因而重金屬含量低,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未來希望能藉由瞭解其洄游路線與習性,達到保護此魚種永續利用的目標。

水產養殖,明日之星

《訂做一條魚》記錄的是天和鮮物以箱網養殖海水魚──黃金鯧的過程。

2003年,劉天和在澎湖群島設立了一座25公頃的海上魚場,因為這裡沒有工業污染、水質清澈,非常適合箱網養魚。


天和魚場董事長劉天和,捕撈自己繁衍、養殖的黃金鯧,笑開懷。 (圖/國家地理頻道提供)
分享天和魚場從種魚培育、繁殖、養成到加工送到消費者手中,一路發展,不假手他人。
春天,正是繁衍黃金鯧、海鱺魚的季節。從分辨雌雄、誘發母魚產卵、篩選受精卵、孵化到培育,每個環節都得小心翼翼,馬虎不得。

劉天和指出,特意將箱網設置在離岸較遠、浪大的地方,為的是讓魚兒有較好的生長環境;只是寄生蟲無所不在,尤其是在封閉的養殖箱網裡,其中一隻魚受到感染,就可能造成全箱覆沒。

劉天和利用鹹淡水滲透壓的差異來殺蟲。換言之,淡水可以殺死生存在鹹水環境裡的寄生蟲,只要利用鹹水魚可以在淡水中存活的短暫時間,幫魚洗個淡水澡,就可以達到免投藥的殺蟲效果。「洗20分鐘,時間太長魚兒的性命不保,太短則殺不死寄生蟲。」劉天和說。

水產養殖是科技,魚鱗片的開發利用也是近年生醫科技的新發現。


伯登生醫以台灣鯛魚鱗片研發生物眼角膜,十年有成,今年可望在德國進行人體試驗。 (圖/國家地理頻道提供)
分享致力於再生醫學與組織修復等高階醫療器材產品開發的伯登生醫,成功利用台灣鯛魚鱗片研發生物眼角膜。伯登生醫董事長賴弘基表示,努力了10年終於有成,今年魚鱗片生物眼角膜可望在德國進行人體試驗,未來可造福數以百萬計的盲人,讓他們有機會重見光明。
水族箱裡的觀賞魚

不同於在海上拚搏的遠洋或近海漁業,水族箱裡看似風平浪靜的水中世界,又是另一番產業風景。

觀賞魚更是近年台灣躍上國際的新興產業。位於屏東縣內埔鄉的芝林企業,是台灣第一大觀賞魚出口商,也是獨步全球的神仙魚生產基地。

芝林出口四百多種觀賞魚,遍佈四大洲、二十多個國家。其中以基因轉殖水母、珊瑚的螢光魚最受各界矚目。

《神奇水族箱》記錄了芝林董事長、水產養殖博士林育禾導入基因科技,培育神仙魚的過程。

不同於過去只能仰賴天然突變造成「錯誤的美麗」,基因轉殖技術導入觀賞魚產業後,創造了更多人為的美麗,「螢光綠王子」、「粉紅天使」……紛紛問世。其中尤以轉殖自珊瑚粉紅色基因的粉紅神仙魚最討喜,美得令人讚嘆。


鬼頭刀隨著洋流造訪,這些年已為台灣近海漁業寫下一頁黃金傳奇。 (圖/國家地理頻道提供)
分享要美味也要永續
海島台灣,得天獨厚的洋流帶來豐富的海洋資源,島上的居民更因此懂得享受與料理海鮮。

台灣近海有哪些現流漁貨呢?剛出版《餐桌上的魚百科》的日本料理主廚郭宗坤指出,目前冬季以鯧魚、土魠魚、鰹魚為大宗;春天開始有白帶魚、鱸魚;夏季以梭魚類、珊瑚礁魚類為主;秋天則是秋刀、石斑的季節。

郭宗坤教大家魚貨買回家後,首先要浸泡冰鹽水中,清除內臟血水後,再放入冰箱2~3℃冷藏1~2天。這樣處理過的魚不但沒有魚腥味,酵素經過一段時間的代謝處理後,口感會更佳,此即日本料理中熟成魚的概念。此外,海鮮要好吃,烹調過程不能過度加熱。以魚湯為例,水滾下魚之後約2分鐘就要關火,讓魚在餘溫中泡熟,這樣魚肉才會鮮嫩;不能一直滾煮,免得甜味流失。


魚料理達人郭宗坤表示,只要季節對、烹調手法得宜,不論什麼魚都很美味。 (攝影/林格立)
分享從捕魚、養魚到吃魚,藉由魚躍國際,讓更多人看到台灣人的無畏拚搏、進步的生醫科技,以及在兼顧永續的概念下,對美食的極致追求。
《魚之島》實非浪得虛名。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652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光華一年12期 0 1500  
光華一年12期續訂 0 125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