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我…我…我的孩子講話會口吃!

採訪撰文/陳萱蘋;諮詢/馬偕醫院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師 張靜文;攝影/朗棋攝影(02-6617-8549);梳化/筱喬;演出/漂亮媽咪:張文蘋、可愛寶寶:梁椲甯;(照片與內容無關)    

認識‧口吃





口吃是一個複雜的言語障礙範疇,牽涉領域十分廣泛,包含認知、心理、生理、情緒以及社會…等。輕微的口吃可能只是言語異常,在說話時,孩子很清楚自己想說什麼,但同時又出現了結結巴巴、不流暢的現象,像是講話講到一半,有些遲疑,其他人可能不會察覺,而是認為他在思考。但是有些較嚴重的口吃孩子,在說話時甚至會伴隨不自然的臉部表情或身體動作,如:用力眨眼、聳肩、甩頭…等。

口吃出現的口語異常現象有許多,可簡單分為:



‧插入語詞:說話時,加入一些不應該出現在句子裡的發語詞。例如:我想要「嗯…」那個。



‧不合節律:一句話說到一半在不應該停頓地方,卻突然暫停了。



‧重覆字句:可指字、音、詞的重複。比如:想要說「火車」,孩子卻說:「ㄏ…ㄏㄨ…火車」,重覆「ㄏ」這個注音符號的發音。



‧破碎的字:無法順利完成一個詞。例如:「玩…玩具」、「玩玩具」、「玩具玩具具」。



‧拉長音:字音雖不重複,但過分拖長,才帶出下一個字。例如:「糖~~~果」



‧修正和改變:孩子可能發現說錯了,可能是發音或語意上的。例如:「我要,我不要吃菜」。



在初期,多數口吃孩子的表現不太明顯,隨著情況逐漸嚴重,才會被發現。而且,口吃類型眾多,必須透過蒐集孩子語料,以專業判斷才能發現屬於哪種口吃。爸比媽咪要如何發現自家孩子是否有口吃呢?馬偕醫院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師張靜文指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先觀察孩子說話時,是否常常出現重覆或拉長語音。



原因‧涉及多層面



目前語言研究學者對於口吃的原因並未抱持單一理論的想法,可從生理、心理以及認知…等方面來探討。



生理觀點



從生理觀點來看口吃,可能會認為是孩子的大腦處理訊號的不協調或異常所造成。假如孩子罹患涉及大腦功能失調的疾病,如:腦膜炎;或是腦部曾受撞擊,特別是腦部語言處理部位受損,就有可能出現口吃症狀。



另外,遺傳也有關係,根據臨床經驗發現,假如家族中有口吃親戚,孩子也有口吃的比例會較高。而且,口吃受到荷爾蒙的影響,尤其是男性荷爾蒙,因此,口吃比例是以男比女高許多。不過,孩子有口吃不一定代表家族中的親戚一定也有口吃。



心理觀點



家有口吃孩子的爸媽,因為害怕孩子會一再口吃,因而給予較多的增強物。例如:當兄弟姐妹吵架之際,媽咪想說為了不讓口吃孩子出現口吃狀況,就命令姐姐要禮讓妹妹,以致於妹妹覺得我這樣一直口吃,可以得到許多好處;當孩子一出現口吃狀況,爸媽就立即嚴厲指責,孩子感到害怕,變得不太敢說話,也累積了負向情緒。



或者有可能孩子說某個特定的字會口吃,加上家人又不斷指責,久而久之,只要即將要講到那個字,他就會開始緊張,因為想到爸媽反應,在惡性循懷之下,口吃現象可能更加嚴重或是乾脆閉起嘴巴,不發言就不會出錯了。



認知觀點



當孩子說話的困難度超過自身的言語表達能力時,也會出現口吃現象。例如:正處於學習說話階段的孩子,又想要模仿大人說話的複雜句型,就會有不協調,因而出現斷斷續續口吃的現象,張靜文治療師指出,這是2~3歲的孩子經常會遇到的情況。



突然受到驚嚇,就口吃?



孩子會嚇到口吃嗎?當孩子情緒較緊張時,的確有可能因為突然受到驚嚇而引起口吃,但只要稍微引導之後,應該就可以恢復正常。張靜文治療師表示,孩子不太可能嚇到之後,就永遠口吃,所謂的永久性口吃還是與身體的大腦一部分功能損失有關,爸媽不要太擔心囉!



發展性口吃,只是過程?



上述提及,當孩子正值語言發展的時刻,想說的事物超過口語表達能力時,兩種能力發展暫時無法配合,一時之間無法完整陳述,進而造成停頓或重複的說話行為,這樣的不流暢現象並非真正的口吃,可能是「發展性口吃」。



在孩子正常發展的過程之中,時常會出現的口吃狀況,大約70%的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及語言能力發展成熟,口吃現象會自己痊癒,不需要進行特別治療;但有30%孩子會轉變成永久性口吃,若字詞的重複頻率不減反增,可能會發展為真正的不流暢,這表示口吃現象不會再恢復了。



如何判斷孩子的口吃是否將會發展成永久性口吃?張靜文治療師表示,即便連專業的語言治療師可能也無法立即判斷,而且目前臺灣針對於口吃的研究與治療十分缺乏,大部分的研究是由國外而來,也不確定國外評估是否適用於臺灣現象,但以現狀來說,只能先參考國外資訊。



區分發展性或永久性口吃,通常與孩子的年紀與頻率有關,在口吃發生之後的20個月可以進行評估是否將成為永久性口吃。不過,每個孩子從發展性口吃恢復成正常的時間長短不同,一般而言,發展性口吃大概在發生後的3年內,會逐漸恢復。



發現口吃 先觀察!



當爸比媽咪一發現孩子說話不流暢時,可以帶著孩子至隸屬於復健科或耳鼻喉科的語言治療室來聽取專業的意見,不過,除非是出現非常嚴重的口吃現象,否則通常治療師會建議先觀察孩子說話一段時間,並以正確的態度來與孩子互動。



倘若爸媽以正確態度與孩子互動之後,發現孩子的口吃頻率慢慢降低,可能是屬於發展性口吃;若是發現口吃頻率仍相同或是越來越頻繁,甚至出現用力的肢體動作,建議就要進一步接受檢查,進而採取直接性治療。



永久性口吃,只能控制!



基本上,永久性的口吃不會痊癒,只能透過學習方式來控制口吃症狀,現今所有的治療方式也是教導孩子一些控制口吃的方式,讓孩子盡量減少口語不流暢,並且在出現口語不流暢時盡量表現自然。控制口吃良好的孩子,有可能在大部分時間還是可自然說出想表達的話語,只是遇到突發情境或是較緊張狀況之下,還是有可能會有口吃,而治療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在任何情境下盡量降低口吃頻率。



蒐集語料,做評估!



倘若孩子的口吃頻率不降反升,或是出現用力的肢體動作,通常治療師會先評估孩子的語言能力──理解與表達能力,因為有些孩子的語言能力較差,本來就會有說話不流暢的現象,如果理解與表達的語言能力都不在正常範疇,就會朝語言發展部分先做治療;假如語言能力都與同儕差不多,表達卻明顯不流暢,就會蒐集一些語料做進一步的評估。



當治療師與孩子互動或遊戲當中,進行觀察及錄音紀錄,事後寫成逐字稿,計算口語不流暢之頻率以及觀察是否有伴隨緊張的動作,以評定口吃的嚴重程度。有些可能是處於某些特定情鏡之下,孩子才較會出現口吃;或是怕生的孩子,來到陌生的治療室不發一語,這時候就需要爸媽回家再協助錄音,以紀錄孩子的口吃狀況。



常見口吃3情境



經由控制的孩子,在大部份的時間裡是可以流暢的說話,但是哪些情境會讓口吃孩子容易口吃呢?爸比媽咪可要注意喔!



情境1、快說啊 VS 慢慢講



當爸比媽咪與孩子說話,遇到孩子還在思考,不要催促孩子:「說快一點!」、「你說什麼?」在一旁催促的爸媽只會增加孩子的說話壓力,越急就會越出錯。也不要幫孩子完成想說的句子,「你是說巧克力嗎?還是餅乾?」…等幫他接話、替他發言,給予孩子時間與機會。



當孩子發生口吃時,爸媽無需刻意告訴孩子「你慢慢講」、「別急」、「想好了再說」…等言語,因為口吃當下,可能孩子沒有感覺到自己有何不同,或者根本不知道何謂口吃?反而是大人一直強調,孩子才會發現「我怎麼會這樣?」



很多孩子在這段期間都會出現口吃現象,經過了一段時間就會自行痊癒,假如爸媽過於強調,反而使得孩子感覺負向情緒。張靜文治療師指出,不僅是爸比媽咪,任何與孩子接觸的大人,例如:阿公、阿嬤、保姆。如果發現孩子有任何口語不流暢時,就只要注意聆聽孩子的說話內容,假裝沒事,讓孩子說完即可,而不是刻意注意孩子的說話方式。



情境2、搶著說話,卻說不清!



小小孩經常會遇到的是想要與哥哥姐姐搶說話的情境,假如遇到此情境,張靜文治療師建議爸比媽媽,讓孩子輪流發言,告訴他:「你先講!」讓他知道,他有機會可以說話,就不會著急,減少爭執情境。



情境3、在爸媽面前,就口吃!



有些孩子來治療室或是在其他人面前都不會口吃,但只要是跟爸媽對話就開始結結巴巴,張靜文治療師指出,這有可能是爸媽本身講話速度就是很快、很急,讓孩子容易也跟著急促;或是對於孩子的要求非常嚴格,這時候爸媽應該要改變的是教養態度以及互動方式,因為在如此緊繃情境之下,孩子出現口吃次數當然會較多。



有時候,孩子口吃的來源不是爸媽,而是某個情境,張靜文治療師指出,之前遇到一個剛就讀幼兒園的孩子,因為某些因素被老師責罵,回家後就產生非常嚴重的口吃,連兩個字都無法流暢表達。



而這位媽咪也很明確指出,因為上了幼兒園才有如此情況。後來,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之下,接受語言治療,這位孩子就痊癒了。張靜文治療師表示,有時因某明確事件或情境所引起的口吃,可能不只需要語言治療,還需要加上心理治療或諮商一起配合。



協助孩子矯正口吃,爸媽應有的態度!



大部份的口吃是發生於學齡前的孩子,由於年紀較小,爸媽下達指令希望孩子做某些動作時,孩子不見得聽得懂,也不一定會配合。如果採取硬碰硬的態度,不如大人應該調整自己的態度來配合孩子。除非進入學齡期了,而且言語的不流暢狀況非常明顯且用力,否則一般學齡前,還是會採取間接方式來協助孩子。



就是「接納口吃」



許多爸媽都會覺得口吃好像就代表這個孩子比較笨拙或是將來成就較低,其實並非如此!張靜文治療師指出,許多國外研究口吃的大師本身都有口吃,他們在學術地位上的表現也都是數一數二的。



通常爸媽越是害怕,越不敢讓別人知道,就越覺得這是很羞愧的一件事,對於孩子的影響越大。建議爸媽以平常心看待,假如大人都緊張了,吐露出來的言語,孩子會感受到,並受到暗示,也會緊張,說話就更不流暢了。



如果爸媽樂觀接受,對於孩子的後續影響也會比較少,矯正效果也會較佳。口吃只是言語不流暢,假如爸媽態度是正確的,將口吃看成是先天性的眼睛近視或是聲音沙啞…等生理特徵的不同,也不會因為先天性的近視就覺得差人一等,不用害怕讓其他人知道,孩子也比較不會因口吃而自卑。



張靜文治療師曾發現一個口吃個案,因為害怕讓別人知道他有口吃,因此他講話時就更加緊張小心,反而口吃頻率越高,越不敢接觸人群,連帶同儕關係也會受到影響。因此,爸媽的接納態度是很重要,社會大眾也應該要有所理解!



避免責怪與不悅



當爸媽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說話結巴的現象,有些爸媽會刻意矯正,要求孩子重說,甚至批評、處罰孩子、露出不耐煩的表情或阻止孩子繼續說話,這些都是不恰當的舉動,反而可能會讓孩子的不流暢現象更加嚴重。



張靜文

現任:馬偕醫院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師

學歷:臺北護理學院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語言病理學碩士

經歷: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臨床督導

臺北市國小巡迴輔導語言治療師

教育部部定講師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3478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育兒生活一年12期 (此方案5/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3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