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專注力、注意力不集中?

採訪撰文/敖庭綸;諮詢/亞東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 梁昭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 何慧敏;攝影/2026專業兒童攝影;梳化/黃小敏;拍攝場地/巷左轉;演出/漂    

孩子就是坐不住?



亞東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梁昭鉉認為,對於0~5歲的孩子,「家庭教育」跟「好不好玩」對他們來說,都是最重要的。有些媽媽會認為孩子從來都不肯乖乖坐著聽她念繪本,總是坐不到幾分鐘,就跟媽媽要求想要出去玩,其實,媽媽不用過度擔心或是下結論,孩子就是缺乏專注力才坐不住,因為有可能只是孩子認為媽媽講故事的方式一點都不有趣好玩,梁昭鉉醫師建議媽媽,不妨試試看找出多樣且有趣的念繪本方法,就像是學校老師上課,有些老師學識豐富,可是講起課來語氣特別平淡,學生也較容易分心,失去興致。





專注力、注意力如何培養 ?



梁昭鉉醫師提供以下幾個具體的方式給爸爸媽媽參考,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方法一:

父母要先了解,當孩子對某種物品沒有興趣,不喜歡時,絕對無法投入很多時間玩。父母可以適時變化遊戲的玩法,因為一成不變很容易讓小朋友失去注意力。



方法二:

觀察與找出孩子喜歡的事物,每個孩子的先天氣質與發展都不一樣,例如,小女生可能可以坐在餐桌前很長一段時間,幫媽媽一起剝豌豆,如果要求年齡相仿的小男孩做相同的事情,他可能無法做到,但是,小男孩可能對於玩小汽車或是畫畫,也可以投入相等的專注時間。因此,爸爸媽媽不應逼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卻要求孩子必須專注。



方法三:

玩遊戲的過程當中可以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尤其玩拼圖跟積木,鼓勵孩子手動操作,都是是相當適合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遊戲。



方法四:

利用漸進式的方法,避免一開始就設定過長的時間,要求孩子完成一件事情。



方法五:

睡覺前應避免跟孩子玩太激烈的活動。



方法六:

父母要花時間,以遊戲的方式跟小朋友一起互動,而非只是購買各式各樣的益智玩具擺在孩子周邊,誤以為只要這樣,他自己就會去探索,父母至少要花時間,帶著小朋友認識玩具,因為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需要透過爸爸媽媽的陪伴以及學習,才能慢慢培養專注力。



方法七:

父母應在遊戲中扮演引導的角色,如果孩子想要以他的方式玩,也應多給予尊重或正向鼓勵,避免打罵的方式,造成孩子心裡挫折,影響學習。此外,當孩子自己已經相當專注在玩玩具時,應避免打斷孩子或介入,孩子尚未求助前,讓孩子自己練習各種可行的方式。



方法八:

勿忽略運動的重要性!專注力絕不是狹義地能夠長時間乖乖坐著,孩子在運動中能夠培養出專注力,因此,父母應該常帶孩子走出戶外,多做運動。



方法九:

多增加孩子與其他同儕相處的機會以及親子共處的時間。許多家庭父母親的工作都十分忙碌,較少時間陪伴在孩子身邊,加上少子化,家中又沒有兄弟姊妹,可能會導致孩子接收的刺激不足;有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有時候當一個小朋友單獨在玩,他可能不會對某樣玩具特別感興趣,但是,如果有其他小朋友想要跟他一起玩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同樣的玩具很好玩,這是一種兒童心理與自然的良性競爭。



勿讓3C產品成保母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何慧敏特別提醒爸爸媽媽,嬰幼兒很容易被聲、光吸引,產生假性專注的情況,父母以為孩子乖乖坐著,專心看電視、玩智慧型手機就是注意力集中的表現,事實上,3C產品快速閃動的畫面,對幼兒專注能力的發展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此外,有些父母本身已經相當習慣使用3C產品,孩子每天看到了,很快也學會跟著一起使用,畢竟使用介面操控容易,只需要一根手指,然而,幼兒發展並不只是在練一根手指!何慧敏副教授指出,幼兒時期是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尤其將來入學之後,孩子必須依靠閱讀實體的書本吸收知識,而不是依靠3C產品,如果從小接觸過多聲光、影像刺激的孩子,可能在看書時無法投入相當的專注力。



雖然專注力看似抽象的名詞,但多可由行為觀察得知。可以藉由培養閱讀習慣,達到提升專注能力的目的,父母不妨從小利用文字取代聲光刺激的3C產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先從圖像的繪本開始,約在5、6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進行,嘗試利用有趣的繪本,與孩子互動,隨著孩子年齡逐漸成長,再慢慢將每次親子共讀的時間延長;進入閱讀文字的世界,能夠啟動幼兒內在心靈活動,培養專注的習慣。



學齡前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陪伴,以及面對面的互動,父母不應該過度利用3C產品去教育或陪伴孩子。如果習慣利用3C產品當作安撫或是獎賞孩子的工具,不但會對幼兒專注力發展產生影響,甚至還可能造成孩子將來喪失面對面說話的溝通能力。



我的孩子有ADHD?



ADHD指的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梁昭鉉醫師表示,一般來說,診斷過動症與專注力不足,通常不會在0~5歲那麼早的時間,因為這段時間,小孩子的活動力是最旺盛的,專注力也不會像大人一樣,可以來得那麼持久。因此,通常要等到孩子入學後,開始真正地進入團體生活,此時,老師也能夠協助發現小朋友的不同,可能包括行為與情緒不受控制、無法聽從老師的指揮,與同儕之間的相處也經常發生問題等。



ADHD是否跟遺傳有關?



梁昭鉉醫師指出,目前只能說ADHD跟過敏性疾病相似,與遺傳有很高的相關性,也有研究發現,父母親如果有ADHD症狀,生下來的小朋友也會有高比例的ADHD表現,比例大約是有三分之一左右。至於是哪一個基因影響,目前還不是很清楚。



此外,也有研究顯示,如果孕期抽菸喝酒,生下的孩子也有比較高的比例會有ADHD。因此,孕媽咪在孕期應多注意攝取均衡的營養,維持規律的作息,避免喝酒抽菸以及食用含有咖啡因等刺激性的食物,也能夠大幅減少對小朋友腦部的傷害。



如何發現小朋友可能有ADHD



梁昭鉉醫師提供以下幾種症狀,爸爸媽媽可以參考,先做簡單判斷,若孩子出現疑似症狀,可以考慮進一步帶孩子至小兒神經科或兒童心智科做專業檢查。



症狀一

症狀出現的時間要持續6個月以上,並且於7歲前觀察到症狀。



症狀二

好動的表現包括大人講話或是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孩子總是會任意插嘴,或是隨意的離開,也常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症狀三

不論在何處,過動的表現都是一致的。換句說,不管在幼稚園、保母家,或是在家裡,都一樣有好動表現;如果帶孩子到外面的公共場合、拜訪朋友,或是在學校沒有任何特別好動的情況,在家裡卻十分好動調皮,「在不同環境之下,表現不一致,那可能並不是ADHD。」也許只是孩子在某些環境中比較能夠放鬆,所以表現也比較肆無忌憚。



如果確定是ADHD,卻逃避專業治療?



ADHD的診斷,需要醫生做專業的評估,包括身體與心理的評估,以及專業的量表等,確認之後,才會有進一步的治療。



梁昭鉉醫師表示,如果經過專業診斷,確定是ADHD,一般來說,透過一個團隊,包括心理諮商師與職能治療師等,進行感覺統合、認知訓練、行為規範等方法治療,目前以行為治療配合藥物治療的效果較佳。但是也有單純以行為方法治療,無論採用哪一種的治療方式,醫師都會先跟家長討論,有些家長也會表示不願意讓孩子吃藥,基本上醫師也會予以尊重,家長可以完全放心。



何慧敏

現職:國立台灣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副教授

學歷:德國波昂大學 哲學博士

專長:親職教育、幼兒教育



梁昭鉉

現職:亞東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1995年畢

經歷: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亞東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小兒部神經科研究員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811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育兒生活一年12期 (此方案5/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3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