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決戰IQ的幼兒飲食12大關鍵

文&配合拍照╱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王宏哲;輯╱張玉櫻;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吃出聰明腦的12個重要關鍵

如何透過科學教養,讓孩子吃出聰明的大腦?因此本文從幼兒心理學、認知行為科學、營養食材特性,教您12個重要的育兒關鍵!

關鍵1:增加咀嚼能力就能增加智力

我經常在各大演講場合,鼓勵爸媽讓孩子們越吃越硬,因為吃不好、不會咬、吐出來、挑食、亂吞不嚼……,似乎是現在每個孩子的飲食常態。有些口腔飲食訓練活動,是可以讓孩子吃得更好的,當孩子在轉換副食品及學習跟大人吃一樣的正餐時,都應該多做這些活動:

口腔飲食訓練活動

1.吸的活動:吸麵條;或用吸管吸有阻力的食物,例如吸蒸蛋、布丁等。

2.吹的活動:吹泡泡、吹樂器、吹水彩畫、吹紙片或衛生紙、吹蠟燭等。

3.舌頭動作:用舌頭做鬼臉、用舌頭舔臉上果醬(1歲後可用蜂蜜)、海苔放在口腔內不同地方要求用舌頭移動、用舌頭移動含著的冰塊或小水果丁。

4.咬的動作:咬硬的水果、蒟蒻條或魷魚絲等。

寶寶飲食轉換的Yes or No

1.怕寶寶噎到,粥吃到1歲半及2歲,造成孩子很討厭吃飯時間!

2.因為正餐吃不好,就大量喝奶,1歲半以上的孩子,每天還在300~500㏄以上的奶量!

3.孩子2歲多後,食物還拼命用食物攪拌機打,或剪得非常碎,到3歲時,孩子還嚼不好常吐出來!

4.反正孩子乳牙會換,就不用勉強刷牙了,避免造成親子衝突!其實這樣反而造成孩子對刷牙更敏感,蛀牙多了,也少了咀嚼刺激海馬回的機會!

科學的正確育兒觀

5.周歲後盡早讓寶寶由粥轉飯,可先少量或由一餐試,並鼓勵孩子自己拿著食物啃!

6.奶不是萬能,喝多了當然正餐吃不好,1 歲以上,控制整天奶量在300㏄左右即可,正餐吃好最重要,營養才會均衡!晚餐若不能好好吃,只喝奶,寶寶夜間會一直醒,爸媽也不用睡了!

7.2歲後的孩子,食物只要稍微切或剪一下即可,口腔咀嚼能力才會練習到!

8.刷牙很重要,國際上的做新科學研究都指出,多一顆牙就多一分智力,又與健康息息相關,我們應該盡早教育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關鍵2:黃金營養五原則

原則1:六類俱全

營養學家將食物依照不同的來源及特性,概略分為六大類,分別是:五穀根莖類、水果類、蔬菜類、奶類、蛋豆魚肉類、油脂類。孩子每天都需要均衡攝取這六大類的食物才會健康。

原則2:聰明分配

在六大類的食物中,以「五穀根莖類」最能提供我們活動主要的熱量。其次,我們應多吃「蔬菜類」和「水果類」。而「蛋豆魚肉類」和「奶類」則選擇適量攝取。最後「油脂類」應吃少量。

原則3:多樣選擇

每一種食物所含的各營養素比例不盡相同。舉例來說:木瓜和芭樂都是水果類,但是木瓜卻擁有較多的維生素A。因此,每一類食物都要多樣選擇來彼此搭配。

原則4:節制油、糖、鹽

油、糖、鹽是現代孩子營養的三大殺手。因此,在烹調及選擇食物時,建議節制油、糖和鹽,才能讓健康伴隨美味入味。

原則5:彈性原則

各餐之間可以截長補短,配合生活步調來選擇食物,例如:午餐吃便當裡的大塊排骨,則下午點心要節制,晚餐也要選擇較輕淡、熱量較低的食物。

關鍵3:色彩心理學,讓餐盤呈現「彩虹飲食」

孩子2歲以後,其實可以將孩子的餐具變換成有格子的餐盤吃飯,利用孩子喜歡色彩的心理及彩色的視覺發展,讓每一餐都有6種以上的顏色分布。

心理學研究發現,紅色跟黃色的搭配,會有助於食慾的產生,讓孩子覺得變好吃,所以別急著只餵進紅蘿蔔的紅色,需要搭配一些黃色(如玉子燒、地瓜鬆餅、南瓜、鳳梨)食材,透過心理學作用,可以減少偏食,增加營養素的吸收利用。

關鍵4:正確的挑食行為言教

用逼的吃進去,孩子對挑食的食物反而會心生恐懼,因此在餵食的過程,我們希望父母能把「都不吃!你再給我吃一口,不然給我試試看!」的教養語言,轉換成「這是最後兩口,媽媽保證!而且你有進步了喔!」在面對挑食行為,最重要是當個守信用的爸媽,這樣下次才有談判的空間。所以把「再吃一口」的恐嚇改成「最後兩口」的保證,是爸媽要學習的重要一課。

關鍵5:從食材了解到動手參與

帶著孩子上市場買菜,帶著孩子一起包水餃、一起洗菜及煮米,這些都是他們可以參與的動作,除了帶著孩子認識食材,做菜過程中可以產生肌餓感,進一步會刺激孩子想要吃的慾望,是很重要卻很少被重視的步驟。

關鍵6:活用食材特性,提振食慾

有些寶寶平常的活力較差,胃腸不適,所以容易挑三揀四,山藥燉雞湯或柴魚豆腐等軟質的食材,不但有營養、好入口,對腸胃道也比較好消化,由內到外促進食慾。

另外,利用少量的水果佐飯菜,天然的果香及顏色(蘋果、桃李、柳丁、鳳梨、莓類),可以刺激寶寶的嗅覺及視覺,讓孩子有機會把注意力從綠綠的蔬菜轉移掉,而不要每次先看到綠色菜,就先說我不喜歡吃來催眠自己。

關鍵7:變換食材湯底

不管是在煮湯或熬高湯,其實有時候我們覺得變換了內容,怎麼煮出來的味道還是大同小異,這有可能是孩子吃膩而偏食的原因之一。因為有些食材的味道比較重,有時會蓋過其他食物,所以煮完湯時,替孩子先試試甜鹹度及味道,讓每次的味道有些變化,是很重要的。

關鍵8:利用變換主食的方式,加入挑食的食物

有些孩子的挑食及偏食,其實是害怕口感,若將不愛吃的食物,加到不同口感的主食中,有時候是會成功的,例如飯糰、蛋包飯、五穀飯、麵條、粄條、土司麵包、饅頭裡。

關鍵9:善用好吃食物包圍法做引導

很多孩子都喜歡玉米、馬鈴薯泥、起司的味道,通常可以請小朋友先吃一些這類偏好的食物,讓喜愛的食物味道存於口中,再吃一些不喜歡的菜(如花椰菜、紅蘿蔔、番茄),降低後者食物對孩子的直接衝擊,引導孩子慢慢接受其實沒有這麼可怕。

關鍵10:讓孩子自己加好吃的配料

帶孩子到外面吃飯,孩子就是喜歡餐桌上瓶瓶罐罐的配料,父母在家其實可以善用這一點特性,讓孩子自己動手加天然的配料,好玩又好吃,例如白芝麻及黑芝麻、海苔絲、小魚乾、魚鬆及肉鬆,將辦家家酒的遊戲,導入正餐飲食中,一定比開著電視餵孩子吃飯來的好很多。

關鍵11:食材中軟跟硬的巧妙搭配

面對咀嚼能力不好的孩子,例如肉咬不爛或蔬菜總是吐出來,平常從飲食中軟中帶硬的漸進式練習是需要的,例如做一道什錦蔬菜茶碗蒸,你可以加入「雞蛋、黑木耳、高麗菜、紅蘿蔔、香菇、柴魚片」,這裡面已經有初步軟到中軟的食物,如果再加上毛豆仁,孩子就會從一口蒸蛋中吃到中間偏硬的食物,這就是漸進式的咀嚼練習。

關鍵12:心理戰,別急著定義為挑食食物

多鼓勵、多變化、多陪著吃(全家人一起飲食),也是不挑食很重要的關鍵,很多爸媽會餵的氣急敗壞,根據研究,第一次嘗試就會挑食的食物,不見得多試幾次不會成功,研究者更具體指出,多半會在9次之內成功,所以可能需要我們多點耐心,過一陣子再試試,別餐餐弄壞孩子用餐的情緒,孩子跟爸媽都會很開心。

王宏哲
現職: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
學歷:國立陽明醫學院腦科學博士班(研究進修)
經歷:東森「現在才知道」常態專家來賓、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常態專家來賓、北巿保姆協會、彭婉如基金會小兒講師
著作:《孩子的教養你做對了嗎?兒童發展專家教你輕鬆學腦科學育兒法》、《教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兒童發展專家21堂大腦潛能課》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403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育兒生活一年12期 (此方案5/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3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