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別以為冬天才能補!吃對涼補,幫你排濕補氣

作者/趙敏;圖片/陳德信    

常聽人家說冬天適合進補,但夏天其實也可以吃補。

炎炎夏日濕氣重,容易大量出汗與排尿,也常感到食慾差或疲累沉重,中醫認為會耗氣傷陰。

中醫常說「暑必夾濕」,濕使人在夏季容易疲憊昏沉。《黃帝內經》提到,春、夏、秋、冬四季有分別對應滋養的五臟,夏、秋兩季之間還有一個「長夏」,大約在七、八月颱風較多的時候,多雨的環境也會形成濕,內外濕邪過多都容易引起脾胃不適,這段期間應吃涼補養脾,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養生健康中心主任喬聖琳說。

若把人體想像成一台水車,「濕」就像水車上的青苔,是身體不能利用的廢水、廢物,害水車轉得不順;如果用藥物或食材把它清除,並補充津液,也就是加入能被人體利用的水,水車就能順利運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中西醫師劉佳祐這樣比喻。

「『補』就是對身體有益,能增加身體機能,適應節氣的變化,」中醫診所主治醫師余雅雯說。

不過涼補並不是一味地「補水」而已,中醫在幫患者調理時,還會選擇「補氣」的食物和藥材。

劉佳祐說,身體所有的成分都是由氣形成進而推動,氣又分陰陽,像冬季天冷,需用溫補來補足陽氣;夏季天氣熱,身體就像鬧乾旱的稻田,會用清涼滋潤的方式滋補身體的陰液,「氣能夠化成水,還能生津、收攝,讓水保持在體內。」

中醫的「涼」並非溫度

涼補以益氣、生津、健脾、補陰為原則,多選擇屬性偏涼的藥材和食材。中醫常用的涼補藥材包含薏仁、西洋參、玉竹、百合、茯苓、麥門冬等,嚴重氣虛、一到夏天就大量出汗或容易中暑的人,服用這類中藥可滋陰、祛濕和補氣。

食材方面,苦能祛心火,酸能生津、收斂身體的津液,像苦瓜、苦茶、酸梅等都是夏季常用的消暑食材。

劉佳祐提到,五汁飲和生脈飲也是夏天常用的解暑飲品。五汁飲是由甘蔗、麥門冬、蓮藕、荸薺與水梨打汁而成,能生津止渴;暑熱重、耗氣、疲倦多汗的人飲用人參、麥門冬、五味子製成的生脈飲後,可益氣生津。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4473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康健雜誌一年8期無贈 本月特價 0 1400  
康健雜誌一年8期 (此方案01/29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1980  
康健雜誌一年8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1/29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198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