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藝術治療,讓我找到了自己

文字/連芯;攝影/黃念謹    

(圖/張老師月刊)
「你要念藝術治療?你是男生耶!以後要養家活口,你確定嗎?」當年在美國肯塔基大學的藝術教育研究所的辦公室裡,老師震驚不已的表情仍歷歷在目;但如今,吳明富已在大學裡教授藝術治療,培育台灣未來的藝術治療師。

約十年前,師院畢業的吳明富隻身赴美進修藝術治療。最初,卻因未修滿心理學學分,不符合系所的要求,只好先進入藝術教育研究所,利用課餘時間補修學分,等補齊學分之後,再申請轉系。只不過,一聽他要轉系,系上一位令他十分敬重的老師一臉錯愕。

他聳聳肩,說:「沒關係,我就是對藝術治療有興趣。」當時的他是個留職停薪的小學老師,如果真有問題,他大可回頭繼續捧鐵飯碗,不怕餓著。

然而,順利轉至藝術治療所之後,吳明富確實發現:「這個領域,真的是女性居多。」一開學他便發現全班幾乎都是女生,只有兩位男生(一個是他),一年後,另一位男同學因為結婚成家,休學了,萬紅叢中,就只剩他這點綠;而且,還是唯一的東方臉孔。

「我曾經好奇過自己的種種特質,為何會走上這一途?」吳明富笑了起來。


抑鬱的雲籠罩

成長過程中,尤其是青少年時期,吳明富和許多同年齡的孩子一樣,對自我認同心存疑惑,「我是誰?」這個問題伴隨著喪親經驗更加纏繞於心。

父親因癌去世那年,他十歲。當時台灣社會沒有太多討論悲傷的空間,家中長輩也不願多談父親的死;於是,一股無形的壓力,只能猛往心底擱。但是,父親的過世卻只是一個往下的起點,家裡頓失經濟來源、財務陷入窘境、自己沒多久也進入尷尬的青春期……。

由於長相斯文、性格害羞內向,言談舉止又溫文儒雅,他在以前強調「男子氣概」的男校裡總是被取笑……。因此,吳明富在高中階段一直鬱鬱寡歡,沒有自信。「我當時真的很困惑,討厭自己為什麼無法Man一點。」如此才能融入男孩子那套哥兒們來、哥兒們去的「正常」模式裡,只是,他之前偏偏就是做不來。

大學時期,吳明富進入了師院,選擇初級教育,課餘加入「兒童教育研究」社團。透過社團活動,他首度接觸到諮商輔導,也在社團老師的帶領下,開始自我探索,參與自我成長課程。

「愈去探索,心裡一個個結,就慢慢打開。」過去模糊的生命風景、不知名的悲傷與陰鬱,都在自我探索下,漸漸浮現輪廓,清晰具體了起來。他這才發現,原來父親過世和高中那段不開心的日子,竟在自己心裡留下如此深的印記。

探索到了種種不快樂的源頭,心中的那片烏雲漸漸散去,一步一步,他愈走愈深。「我開始去做個別諮商,也參加『張老師』的義張訓練,到諮商中心當志工……。不過,說穿了,都是利用研習,整理自己。」


初識藝術的療癒力

歷經一段頻繁深入的挖掘、整理過程,並未因此帶吳明富走向療癒的終點。大二下學期,所有學生要在行政、體育、輔導和美勞之間選組,他自然選擇了最熟悉的輔導組。他自認這個領域自己絕對駕輕就熟,卻沒想到,沒多久後,他遇上了瓶頸,最後選擇轉組。「大概是那陣子接觸得太頻繁,當開始觸碰到內心較深層的部分,忍不住抗拒。」回首當年,他緩緩分析叛逃的原因。

大三一開學,吳明富就轉到美勞組去了,雖然看似中途出走,但誰也沒有想到,許多年之後,吳明富繞了一個大圈,還是走回到這條路上來。

「轉到美勞組後,我好訝異,自己變得比較快樂和滿足!」事隔十多年,吳明富講到那時的心境,語調中仍帶著一絲雀躍和難以置信,宛如生命出現前所未有的光亮。「原本我接觸輔導,深刻自我探索,以為可以幫助自己面對過去,結果卻在接觸藝術後,才感受到療癒的力量。」

在美勞組的課程中,吳明富一步步浸淫在藝術領域裡,心境也跟著自由了起來,並且比較放得開。「當時的老師用非常自由的態度教學,不會要求學生模擬制式的創作技巧,讓我們有盡情探索的空間。」在這段時間內,他接觸到大量的藝術知識、技法,更利用課餘時間勤跑美術館、聽演講;生活有了重心,課業一口氣衝上全班第一,並在朝會時上臺領獎。

「好尷尬,站在臺上領獎時,身邊又是清一色全是女生!」但能上臺領獎,畢竟是極大的光榮。最重要的是,吳明富已經漸漸能夠接受自己,生活中不僅有了喜樂泉源──藝術,連鏡子裡的他,也多了些鬍子和帥氣,別人的讚美更讓他倍增自信。


為自己找到最好的位置

大學快畢業時,吳明富已經在思考是否出國深造的問題。這時,系上老師的一句話,在他心裡埋下種籽,「你念美勞組,又一直接觸輔導,要不要試試藝術治療?」

畢業後,吳明富先花一年的時間擔任國小級任老師,然後是兩年數饅頭當大頭兵;退伍後,又回到同一間小學擔任美術老師,同時兼任生活教育組長。

再度密切接觸藝術時,他難抑心中熱情,他發現自己非常享受教導孩子們創作,而從孩子們臉上,也看到藝術帶給他們的快樂和啟發。因此,當時他就堅信,藝術能對人產生正向影響。而畢業時老師的建議話語隨之發芽,他下定決心,赴美進修藝術治療。

將近七年的海外碩博士學業,以及在紐約「希望之門」青少年中心擔任藝術治療師,讓他見識到各式各樣的藝術治療,也實際運用藝術的力量,幫助青少年們面對911的重大創傷。

那段時期,吳明富充分習得如何用藝術照顧自己與他人,同時,也在此時,他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還在台灣時,我雖然接受自己,但周遭的環境和氣氛,還是不能讓我完全感覺自在。」到了美國,雖身在異鄉,需要面對繁重的課程與語言和文化的衝擊,但投入藝術治療,他那溫和細膩的人格特質,以及對藝術的信仰和敏銳,都像找到了歸屬,以及最適合伸展拳腳的空間。

「我開始欣賞自己,因為敏感體貼,人們容易向我敞開,找我談心。」過往曾經想要捨棄的特質,卻在這個領域裡,成了至高的利器。


在藝術治療中重生

回首這段摸索、尋找、落定的過程,吳明富確信,好的藝術治療師必須對藝術有信仰,如此方能尊重作品,尊重創作歷程,「對藝術有信仰的治療師,會花時間在營造空間和選擇媒材,協助個案進行深層的創作,幫助其在創作過程中,獲得情緒昇華、自我成長和身心靈整合。」而治療師本身也要能時常創作、持續用藝術照顧自己,才能握有藝術治療之鑰;唯有自身經歷且獲得藝術妥善照顧,方能領悟藝術能如何照護他人,「藝術治療的靈魂,往往就是藝術治療師本人。」


【吳明富大事記】

‧1972年9月:中秋月圓之日出生,從此以月餅取代生日蛋糕。

‧1982年8月:父親去世,開始與悲傷議題結緣。

‧1990年6月:第二次大學聯考放榜,英文僅拿20分,比第一次還慘,幸好中文太好,擠進國立大學。

‧1998年9月:當完兵,擔任國小美勞老師兼生活教育組長,對於出國留學的志願更加堅定。

‧2001年7月:鄉巴老進大城──從肯塔基路易維爾大學藝術治療研究所到紐約曼哈頓「希望之門」實習和工作,九月即遇到911恐怖攻擊。

‧2005年8月:從歐洲自助旅行完回到紐約,莫名覺得紐約是全世界最棒的城市。

‧2007年2月:取得美國聯合大學跨領域研究-藝術治療博士,完成大學時候的夢想。

‧2009年8月:到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學程任教,訓練本土的藝術治療師。

‧2010年11月:生平第一本著作《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出版(張老師文化)。


【完整內容請見《張老師月刊》2011年1月號】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7782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張老師一年12期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2016 1680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張老師一年1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2016 156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