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麒麟出沒的軌跡──新十年台灣現代詩(下)

文/楊佳嫻    

孫維民(1959–):對於存在的觀望



在新近詩集《日子》最後一首詩,〈一封平信的內容〉,「幾次斟酌的字句終於/冷淡、簡潔」,正是孫維民詩風的良好注腳。他的詩句和零雨同樣低調,可是更為執著,執著於生之奢華以及其背後必然的荒涼。所以,在這首詩中,固然肯定「我也的確樂意發現/門後的信箱中斜倚著/一貫的單薄,人類的筆畫/雖然撕開封口的,複雜的/手續,我也知道珍惜」,可是,其伴隨著的,卻是分解開來的書寫、投遞、收信過程的種種細節,精細到無聊的地步。



孫維民的詩藝透過節制來表現,少即是多,像是一枚鈍針戳穿厚紙,從那小小的孔洞,已足夠觀望世界的皺摺與污痕。即〈機車〉一詩所寫「透過紗窗的破洞,它看見/櫥櫃,制服,小鐘,報紙/嗅到夢與脂肪」。詩本講究「以偏概全」,這「偏」當中自然如稜鏡那樣折射、變形了人生全貌,且在折射、變形中,某些本質性的荒謬因此被強化、放大,反而更為精確。孫維民的詩一直是此道的實踐者。



因此,讀者也毫不意外會在〈夜色〉這首詩裡,看到男女家常細節,晾掛的衣服、排水孔、毛髮、收音機、而窗外街道──



一名慣竊假裝抄寫牆上的招租紅紙,

詭異無聲地,他正接近

他們明晨七點五十一分的失望與憤恨。



詩中時間感背離了一般感受,拉高到俯瞰的角度,一切如常,可是這些如常堆疊出時間的線條,向那已然發生過的、彷彿註定的一刻逼近。孫維民的詩永遠充溢日常瑣屑,因為詩意(即使那是悲哀)本身就是從日常中提煉的,當然,作為一名有信仰的人,神也是從日常中被印證、發現的。他曾以「少愛」來定義「非神」,則時時在詩中出現的「神」,其實是詩人所看重的一切善德的總稱。



鴻鴻(1964–):文字與匕首



早期詩作的清新躍動,隨著一種對文學功能看法的修正,以及對於詩人的角色扮演的期許,鴻鴻這十年來在題材與風格上出現了極為明顯的轉向。



這種轉向並非鴻鴻獨有。後來左傾的詩人溫健騮,九○年代以降從閨閣走入社會的小說家朱天心,都可以算是「轉向」隊伍中的一員。這裡頭或者不僅僅是藝術應該自律還是他律的二分界線。詩當然不是文字技巧的高難度馬戲而已,它是詩人對於自我的想像的投影。我認為整個新詩發展的過程大體上由他律走向自律,摸索建立這個文類在現代社會文化中的位置、姿態與追求,但是,詩人亦是社會之人,不可能免除藝術自身以外因素的介入,而鴻鴻則在台灣當代社會的種種不公義的石礫堆裡,自覺地調整了詩與詩人的義務與權利。這方面尤其呈現在《土製炸彈》這本詩集。



所幸,鴻鴻將文字作為匕首的同時,不只凝視投擲的目標,也仍記得考量投擲的方法。他早已脫離了《黑暗中的音樂》俯拾可得的夏宇與羅智成的影子,發展出以低調簡潔的語言,維持反諷的距離,稍微迂迴,可是準確到達世界的陰暗處。在這些對於現實的針砭中,他是個懷疑的信徒,仍信仰某些清新理想。如〈流亡〉全詩以「別人」貫串,令人想起沙特(Jean–Paul Sartre)名言「他人即地獄」,在「別人」──主流價值的無名的總體──在那裡我失去了自己,彷彿借屍卻沒有還魂,所以「流亡」無所不在,最小的盲從也可能造成異鄉。詩人恐懼的正是〈百貨公司〉裡說的「她們的笑容看來都那麼一致」、「符合商場的設計」的被規訓的生活。詩作為對抗生活的重複、無聊、庸俗的方法,意味著他比過去更為信仰詩。



鯨向海(1976–):廣大親切的詩意



網路寫作出身的鯨向海,他的詩很「台」,而且很青春。例如〈分類之物〉中「年少分為被阿過和沒有被阿過兩類」,非台灣讀者可能很難理解;該詩另一句「北極熊分為很會滑雪和不會滑雪兩類」,不曾經歷過北極熊好冷這個笑話風潮的人,也難以進入。即使同樣是台灣讀者,如果遠離都會、娛樂與網路文化語境,恐怕也需要翻譯。例如都市裡健身蔚為風潮,密閉房間裡的揮汗與針對身體本身的勞動,〈在健身房〉裡所寫「彈性地板上的集體遊行」、「我是這樣的一個會員/在一個時代輝煌的晚風中/專注於/胸腹肌理的造山運動」,「會員」一詞,更諷刺了那種集體性。



另一方面,鯨向海的詩雖然有這些「門檻」,卻也同時擁有普世情懷,他同樣對過去千百年文學家們感興趣的事物致意,例如愛情、朋友、時間、旅行、失去與追尋。這部分像是沉重的礎石,讓他的詩在鮮明的時代標誌之外,仍可能被未來世代的讀者感受、理解;而這部分同時也像是輕靈的翅膀,把鯨向海的詩帶離只能當作特定時代文件來解讀的窄門。



堅持文字趣味的堅持,變造日常事物,使得鯨向海的詩獲得「有趣」之評價,甚至可以說,也當得起張愛玲稱讚蘇青的那句「廣大親切」,寫出「個個人都熟悉,而容易忽略的」,不只擔任發現者,還進一步注入新血液。例如〈斷頭詩〉,以「無頭騎士」這個西方文學形象,和「無頭蒼蠅」這個中文成語,藉著「無頭」的共同點,一起為古老的「愛情」題材締結新的詩意。在第一段當中,像一個無頭騎士那樣愛你,有一種莽撞詼諧,而在第二段,隨便一隻無頭蒼蠅都可以比我幸福,則是欣羨那樣的盲目,無條件為愛付出,沒有算計得失,沒有憤懣怨懟,至少有一種單方面的圓滿。〈舊日理想〉翻單槓的校園景象,或〈比幸福更頑強〉的蜘蛛結網,全是常見的、熟爛的,可是鯨向海卻翻出了不同的寓意。這種「善翻新」,倚賴的可能不是功力累積,而是飛躍的神思。



餘論



本文對於詩人詩作,不以意識形態之正確為標準,而是以藝術表現以及獨特性為準繩。詩作雖然充滿反抗質疑的女性意識,或能應對當前台灣政經劣況,然而失之於直白、吶喊,未能實踐藝術上有距離的考量,也只好割愛。形式與內容合一,關懷與藝術同等堅持,雖然都是老生常談,能取得平衡者並不多。再者,1950年以後出生的戰後世代裡,成名早、為人熟悉、仍寫作發表不輟且品質甚佳的如陳義芝(1953–)、陳黎(1954–)、夏宇(1956–)等,並非忽略,而是相關介紹論述較多,此處不贅述。再者,詩社、詩刊,在這十年仍然活動,也還有新創,多半扮演著文壇內部的聯誼角色,以及文學新人初入場域的前哨舞台,但是,對於文學場域的整體影響已然不如網路。



最後,我認為仍須列出一張最低限度名單,在這以上詩人之外,也請注意以下幾位已經出版過數本詩集、詩藝完熟、詩主張鮮明、這十年來迭有佳作的中青輩台灣詩人:陳克華(1960–)、李進文(1965–)、許悔之(1966–)、張繼琳(1967–)、唐捐(1968–)、孫梓評(1976–)、林婉瑜(1977–)、騷夏(1978–)、楊佳嫻(1978–)、何亭慧(1980–)。台灣文學出版境況不佳,現代詩雖處於邊緣位置,卻能另闢蹊徑,在獨立出版方面成績斐然。留心台灣現代詩發展者,創作與對話蓬勃的網路和獨立出版書籍寄賣的各家獨立書店,都是不能忽略的。



作者簡介



楊佳嫻

1978年生,台灣高雄人,雙子座。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目前為台灣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當代文學與四○年代上海文學文化。作品曾入選多種散文與新詩選集。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編有選集《臺灣成長小說選》。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24994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聯合文學一年12期 2160 18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