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開放!科技新倫敦》創業家引爆城市革命

採訪/盧諭緯.翁書婷 撰文/翁書婷    

兩年前,《數位時代》走進東倫敦,記錄英國年輕的創業力量,將原本的貧民窟地區,蛻變成為全球矚目科技城的故事;兩年後,我們再次來到倫敦,創業之火持續燃燒,英國藉由開放策略,釋出政府手中資料,創造資料為導向的經濟,鼓動第三波創新浪潮。

喀搭!喀搭!走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狹窄的石板路上,晚上8點還未落的太陽映出斜長的影子。兩旁的建築早已不再做為碼頭倉庫,但仔細瞧建築物外觀,可以見到老舊的起重設備掛在外牆。過往從泰晤士河運往倫敦的大量貨品,會先運到Wapping卸載分裝,河岸盡是成為貨品倉庫廠房,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轟炸全毀沒落。1980年代,政府開始整建Wapping地區,老舊的碼頭倉庫搖身一變成為高級住宅。而最近在這裡置產的人悄悄地發生變化,除了來自倫敦金融城內的金融業上班族外,也有不少人來自北邊的科技城。

過去300年來,倫敦一直是歐洲的金融重鎮,是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跨銀行拆借、利率衍生性金融商品中心。但金融海嘯後,倫敦受創嚴重,2009和2010年英國金融業對GDP的貢獻呈現負成長,倫敦金融業湧現裁員潮,讓英國政府不再獨賴金融業,也開始發展科技產業。2010年在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主導下,倫敦開始科技城(Tech City)計畫,要把倫敦打造成「歐洲數位首都」。

首部曲:打造科技城

「英國東倫敦科技城位於英國老街區(Old Street)、肖迪奇(Shoreditch)、斯特拉福德(Stratford),約5平方英里,聚集網路科技、行銷廣告、時尚娛樂、數位內容、電信等創業團隊進駐,人口密度高,充滿創業交流新能量。」英國貿易投資署產業顧問休斯(Tony Hughes)多次前來台灣向創業家推廣科技城。

2012年卡麥隆挖角Facebook副總裁席爾茲(Joanna Shields)擔任科技城投資組織(Tech City Investment Organization,TCIO)執行長。兩年後席爾茲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根據「2013年倫敦科技城3年成果報告」,倫敦的數位與科技公司從2009年的49,969家暴增至2012年的88,215家,並且提供了58萬個就業機會,其中有43萬個科技與數位相關職位,讓科技業產值占總體GDP的8.3%,每年還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

「倫敦IT科技公司、顧問公司、文化創意與時尚零售領域結合,共同創新,豐沛文創產業是倫敦科技產業的創新動力。」London & Partners執行長殷尼斯(Gordon Innes)說。舉例來說,英國國家歌劇團在倫敦知名的巴比肯藝術中心,用3D科技打造世界第一個「3D電影歌劇」《Sunken Garden》,以及Last.fm、Sound Cloud與Songkick等音樂科技創業團隊興起、知名精品Burberry利用科技提供更好的選衣與試衣體驗。

二部曲:吸引國際人才

除了打造創業科技城,卡麥隆也拿出利多吸引各國優秀青年。2013年卡麥隆啟動「天狼星計畫」(Sirius Programme),留住一心想要創業的海外學生,提供創業資金與業師培訓資源,創業團隊要求必須兩人以上,並且成員有一半不是英國居民,藉此吸引更多優秀的外國人留在英國創業。而創業團隊會得到1.2萬英鎊(約61萬元台幣)的創業資金與育成輔導資源。

此外,卡麥隆也開始針對優秀的科技與數位產業人才提供免僱主擔保簽證,由科技城出面擔保,不需雇主擔保。

現今倫敦已經成為跨國企業的人才培育中心,Google與微軟等跨國企業都在此設立育成孵化中心,目前已經有70個。不僅如此,Google創投Google Ventures更在今年宣布,將在倫敦投入1億美元的創投基金。

政策、資源、人才到位,英國不只是想打造活躍的創業生態圈,更期待這樣的創新力量,可以引導至社會的革新。

「政府有其包袱,不太容易擔負太多的創新風險,但是政府可以將更多資源釋放出來,達到創新社會的目的。」在過去知名皮革市場改建的紅磚辦公室裡,Future Cities Catapult執行長麥登(Peter Madden)指出。這個由英國政府建立的私人企業,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公部門的資源與私人企業的效率,在交通、能源、環保、教育、居住等社會層面,以科技的力量來推動改革。

三部曲:啟動資料創業潮

晚上7點太陽仍未落下,從綠色的枝葉中透出光來。海德公園擠滿人群,或坐或臥享受美好的初夏與鮮美草地。海德公園的前身是英國皇室的狩獵園林,1637年,當時的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打破先例,把海德公園開放給一般人。1872年,英國國會更指定海德公園的東北角為演說角落(Speaker's Corner),人人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想法。從一個小小的海德公園例子,就可以發現自由開放的精神種子在英國萌芽茁壯。

300年後的今天,在英國,開放精神不僅被實踐在實體空間上,也被實踐在虛擬的數位資料中。海德公園內,現在正進行著環境資料收集,藉由數據來管理公園品質。英國一方面藉由開放巨量的優質政府資料,創造資料為導向的經濟(Data-driven Economy),活躍創業生態圈,一方面也為當時背負沈重債務,失業率高漲的英國找到了出口。

「我們的國庫所剩無幾,我們要面對巨大的預算赤字,沒有太多的錢可用於改善公共服務或改善政府,若你僅能透過花更多錢來衡量公共服務,最後的結局將會很慘。相反的,政府應該賦予人民更多自我掌控生命的權力、更多的選擇,將他們放入駕駛座,創造出更強壯、更優質的社會。」2010年卡麥隆站上TED舞台宣揚「大社會」(Big Society)理念,希望民眾不要被動沈醉在福利國家的美好,而是主動捲起袖子,參與執行公共活動,而開放資料就是讓市民參與公共服務的最好機會。

走進位於倫敦老街區附近街道的開放資料研究所(ODI),百坪的空間擠進數十個開放資料相關創業團隊,目前已經幫超過12個團隊獲得140萬英鎊(約7,153萬元台幣)的營收。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51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數位時代6期 (此方案1/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105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