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台灣人的宗教狂熱 映照社會真實面

撰文/賴宛琳    

台灣是個多元宗教社會,從四處林立的寺廟、神壇和教堂皆可看出。美國研究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14年提出的《宗教與公眾生活計畫報告》(Religion and Public Life Project)中,以宗教多樣性指數10分為滿分,就全球232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統計,結果台灣以8.2分名列第2,僅次於新加坡的9分,證明了台灣社會對於宗教信仰的多元與包容,也突顯出台灣人甚麼都信、甚麼都拜的「有拜有保庇」心態。

信仰發達》反映出民心焦慮

以往普遍認為,宗教色彩濃厚、人民「迷信」的社會,多是經濟發展較落後、傳統的國家。然而,台灣近年來的宗教活動卻益發豐富,傳統民俗專家、台中教育大學教授林茂賢認為,這證明了隨著時代進步,人民的信仰需求不一定會減少,「信仰從以前就一直是安定社會的重要力量。尤其近年來台灣的宗教狂熱現象,更突顯了人民普遍焦慮不安的集體狀態。」

林茂賢笑著道出台灣人最近廣為流傳的一句話:「靠政府不如靠媽祖!」許多研究也指出,當經濟越不景氣、社會不安定時,捐獻的數量反而增加。從前經濟起飛時代,台灣瀰漫著「人定勝天」的氛圍,但今日大環境不復以往,當「人力」難以扭轉命運時,也只好去尋求「神力」了。林茂賢觀察,農業時代,農民多拜神農大帝,木工則拜魯班先師。但到了現代已鮮少人會祭拜這些專司傳統產業的神明,反而是財神、月老等神明近年快速崛起,反映出人民亟欲追求財富與姻緣,因而尋求未知力量的幫助。

形式轉變》反映社會價值觀變化

當祭拜成為人對神「有所求」的方式,信仰行為無形中也成為一種「消費行為」。東海大學經濟系講師鍾文榮就認為,宗教信仰是一種經濟行為,有供需、市場和競爭。尤其台灣傳統宗教功利色彩濃厚,隨著社會發展,形式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根據林茂賢的觀察,台灣目前傳統宗教信仰,可分為幾點特色:

一是功利化。台灣轉型為工商社會後,一夜致富的心態更為強烈,求神問牌、和神明講條件,甚至出現台灣特有的「懲罰神明」現象。神明如果報的明牌不準、許願沒實現,燒神像、砸廟等新聞層出不窮。林茂賢說:「這是台灣一個很奇妙的現象,你就是相信有神,才會去拜,但你卻敢去處罰神!可見台灣人想錢想瘋了。」

鍾文榮則認為,宗教信仰功利化的結果,讓台灣的宗教服務轉變為私人服務,在各派宗教彼此競爭與民眾自利主義的相互作用下,與最初的「普度眾生」、敬天敬神的精神已有差距。

二是庸俗化。在強調台灣本土化的大趨勢下,宗教活動開始有草根化的現象,某種程度來說,變得庸俗、世俗化。例如電子花車、改裝車陣頭等,漸漸失去傳統宗教活動的莊嚴神聖,成為提供市井小民看熱鬧、看表演的成分為多。

「你覺得媽祖婆會愛看花車嗎?」林茂賢搖搖頭頗覺無奈。

三是商業化與現代化。隨著社會發展,信仰行為成為商業經濟行為。安太歲、點光明燈,都需要提供固定金錢才有資格享受服務。也有將神明形象重新包裝,推出聖水、Q版公仔、鑰匙圈等商品,或是與遊覽車公司合作專門招攬老人旅遊團,加減賺些香油錢,使得廟宇變成商場。隨著通訊科技化,近年來還出現頗具話題性的網路安太歲、網路擲筊、線上抽籤等,不斷打破傳統宗教行為的框架。

林茂賢表示,其實信仰行為在民眾心中自有定論,「如果透過手機安太歲就覺得有心安,那也是消費者的選擇。」許多廟宇推出神明公仔,「你是要拜?還是當玩具?亂放又怕對神明不敬。」這種就是噱頭大於實用,但若是神明帽子、神明T-Shirt等,民眾又多可以接受。至於想賺錢的廟商如何在創意與禁忌間遊走,取得信徒的消費市場,是台灣宗教活動必然會繼續面對的現象。

拜拜經濟》賺錢與奉獻應並存

談到近幾年宗教活動越辦越盛大,林茂賢不諱言表示:「因為好賺啊!」他分析,廟方辦活動,出錢的地方少之又少,多半都是當值爐主與各方善男信女認領、贊助,而活動可以吸引人潮,帶來香油錢,又促進地方經濟,穩賺不賠,大家當然搶著辦。林茂賢說:「例如全台知名的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九天下來創造十多億經濟產值,吸金能力驚人。又例如燒一個王船七百萬,你可能覺得很貴很浪費,但如果燒這七百萬可以讓你賺八千萬,你燒不燒?」

林茂賢感嘆,其實很多信仰行為,都是人搞出來的,神都沒有想這樣做,只是人自己想要、自己觀念做的。例如最近有許多宗教團體屢屢興建大型佛寺、宮廟,與台灣傳統小廟的信仰文化背道而馳,這都是人類的好大喜功與土豪心態所致。

雖然台灣的宗教行為與傳統信仰的內涵已有不少差別,但大部分廟宇仍遵守宗教教化人心、普濟眾生的使命,定期將部分資源投入公益,例如設立獎學金、資助弱勢族群等。林茂賢認為此舉值得欣慰,但在宗教活動盛行的現今,宗教團體與廟宇組織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諸如維護傳統技藝的北管團、歌仔戲團,或協助古蹟維護、整修等,更能夠完整將台灣珍貴的傳統民俗信仰文化保存下來。林茂賢提到台北保安宮、新港奉天宮,在保存傳統技藝和信仰習俗上特別用心。

台灣人瘋宗教,反映出了社會諸多面向,信仰行為也隨著時代不斷改變,例如行天宮在2014年突然宣布不接受供品,就是跨世紀的創舉。但是無論社會怎麼變化,祭拜神明、祖先的形式怎麼調整,如果在甚麼都以金錢衡量的價值觀下,個人以至宗教團體,因為人性的私慾和貪念,盲目追求物質,失去宗教原本勸人向善、救渡眾生的宗旨,本該是安定社會的信仰力量,很有可能適得其反,造成社會的動盪。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6507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看雜誌一年12期新訂 0 1380  
看雜誌一年1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0 128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