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一筆一畫,補綴災後傷痕─ 樋野萌以談日本「絵手紙文化」

撰文/陳雨君;照片提供/樋野萌以、日本絵手紙協會    

在台北市建國南路和和平東路的交叉口上,有棟氣派的大樓,是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分館,有陣子我為了上課,經常出入其中。記得去年有天經過一樓穿堂,發現了「謝謝,台灣」的展覽;這是日本在2011年發生311地震之後,一些日本人為了感謝台灣人慷慨的捐款,所創作的「絵手紙」作品。放眼望去,「慈愛的台灣人」、「謝謝台灣」這樣的字眼不斷出現,再搭上可愛鮮活的手繪圖案,這些字和圖就像是海浪一樣,一波一波衝擊著我。



手作之物,總散發出一股真誠的力量。沒想到,遠在台灣的我,竟然能透過這些紙上的字和畫,感受到日本災民的心情。311地震在當下變得如此真實,所謂的真實,並不是指在電視上看到的宛如世界末日般——天崩地裂、海嘯沖斷橋梁、整個村莊被淹沒——的畫面,而是日本人既悲痛又充滿感謝的心情。



來自民間的感謝



「謝謝,台灣」的策展人樋野萌以,其實是台灣人,因為和日籍先生結婚,而在日本定居。她是日本絵手紙協會的會員,致力於推廣近似書信文化的絵手紙文化。她說:「311地震發生時,擁有一、兩百萬會員的協會自動發起了寄絵手紙到災區的活動。當時沒有瓦斯、沒有電力,通訊系統全斷了,我們主要是靠名冊上的地址,寄信給在災區的會員,期待他們能回信報平安,同時也希望能在這個關鍵時刻,給予他們心理支持。」



而在去年四、五月間,協會又在東京的郵政博物館(遞信總合博物館)舉辦「謝謝全世界」的絵手紙展覽,感謝全世界在311核災後對日本的幫助。當時有許多「謝謝台灣」的明信片和卷紙如雪片般飛來,因而促成在台灣舉辦「謝謝,台灣」絵手紙展覽;展覽的內容,除了上述了為了感謝台灣人所寫的絵手紙,還包括災區民眾抒發災後心情的作品。



書信文化傳心意



究竟什麼是「絵手紙」?台灣人可能很陌生,但對日本社會而言,絵手紙是源自於存在已久的書信文化。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曾提到,日本人特別喜歡用明信片互相問候和交流。在歐洲國家的郵局經辦的書信中,明信片所占的比例約在5%到20%之間,在日本卻高達40%。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日本人習慣在元旦時交換賀年卡,在一年中郵寄的245億封信件及包裹裡,竟有30多億(即八分之一)是賀年卡。



此外,日本人夏天時也會交換明信片彼此問安。日本小孩生平第一次寫信,往往是在五、六歲時給祖父母寫的賀年卡。上小學後,一定要寫好幾十張給老師、同學。除了致辭署名以外,很多小朋友也會拿出冰箱裡的甘藷等蔬菜,雕刻天干地支花樣的印章,使賀年卡圖文並茂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8712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人籟論辨月刊一年12期 0 1650
人籟論辨月刊一年12期續訂 0 155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