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像牛還是像鳥:麝雉

文/詹姆斯‧帕里(James Parry);譯者/蔡承志    

雌鳥在嫩枝搭建的平台上產卵育幼,雛鳥從孵化到羽翼豐滿約需六十天。

天剛破曉,我操舟順著厄瓜多納波河(Napo River)的支流前進。儘管這片壯麗大地我已來過好幾次,卻不曾像這回感到自己這麼親近雨林。纏繞如網的藤蔓從上方樹冠傾瀉而下,順勢延伸到我獨木舟旁的河水中。幾隻大如餐盤的閃蝶閃動著藍色虹彩翩然飛去,距離近得我幾乎伸手就可觸及;還有松鼠猴在河畔林間躍來盪去。



我彷彿聽到一隻巨水獺尖聲吠叫。更近身之處則傳來尖聲傘鳥(Lipaugus vociferans)汽笛般的鳴叫, 在樹林底層響徹迴盪,牠肯定是雨林間最喧嘩的鳥類。這一切都令人心蕩神馳,但卻少了些什麼。吸引我來到這裡的是種珍奇怪鳥,麝雉(Opisthocomus hoazin )。我勢必要見著牠們的身影(或聞到牠們的怪味)才能離開。



這種奇特的鳥兒前一天還結隊來到這裡,此刻卻又去了別處。理由很明顯─上次牠們停棲的那棵樹,現在已經光禿一片。牠們把整樹綠葉吃個精光,然後離去尋找更多食物。



麝雉是鳥類中的異數,牠們吃葉片維生。常有人說麝雉因為食性特殊,導致牠們聞起來像新鮮牛糞,或帶有香甜的乾草味。我一邊納悶尋思這傳言有沒有事實根據,一邊繞過一處河彎,結果發現牠們就在那裡:六隻看來呆頭呆腦的鳥兒正懸棲在灌木上,忙著狼吞虎嚥。



其中兩隻笨拙拍翅,想另外找根嫩枝來大吃一頓。還有一隻根本不吃東西,沐浴在一道晨光下靜靜停歇,幾無動靜。這是麝雉的另一項特色─牠們不管做什麼都是不慌不忙。





麝雉的主食是葉片,得花好幾小時靜靜消化。

分類令科學家想破頭



就算翻遍字典都找不到貼切的措辭,我還是沒辦法用「美麗」這字眼來形容麝雉。若從局部來看,牠們當然有些好看的特徵,不過把這些特徵全兜在一起後,幾乎是怪誕可笑了。然而在牠們彷彿大雜燴的外觀當中,我總能找到一絲古怪的魅力。一頭前衛的印第安摩希根式冠羽,裸露的臉部皮膚呈霓虹藍,鑲著紅珠般的圓眼,再加上狀似斗篷的醒目翅膀,以及在林木間東奔西竄時用來保持平衡的華麗扇形尾羽。牠的羽衣間雜黑色、赤褐和乳白色,帶有一絲英國喬治王朝紳士的風格。



不過這種鳥也只有外形優雅。麝雉大半時間都在南美水道旁的灌叢間到處攀爬。這種笨拙的鳥類飛行時很費力,降落時經常像墜機般可笑。牠們行走時步履誇張,巴西當地人因此給牠起了個名,叫做「cigana」,意思是吉普賽人。





麝雉這種怪鳥打破了人們對於演化規則的認知。

一七七六年,德國動物學家施塔蒂烏斯‧米勒(Statius Muller)首次描述麝雉,自此以後,科學界就對牠既好奇又迷惑。分類學家花了幾十年,仍拿不定主意這種稀奇的鳥兒該歸屬哪個類別。剛開始把牠們歸入雉科,後來又在鳥綱族譜上挪來挪去,從鳩鴿科到杜鵑科、秧雞科,乃至於蕉鵑科。



DNA分析似乎沒有簡化問題,反而讓情況變得更複雜:儘管DNA分析結果排除了某些親屬關係,科學家依然找不出牠和哪種鳥類是近親。如今,麝雉的基因組定序已經部分完成,同時科學家也為牠設了個「麝雉科」(Opisthocomidae, 源自希臘文, 意思是「後面有長長的毛」)。



麝雉在演化過程中,很早就和其他鳥類分道揚鑣,至於箇中細節和時間點則還不明朗,因為目前我們只有一件確切相關的化石:發現於哥倫比亞馬達雷納流域(Magdalena Valley),並於一九五三年正式描述的一片顱骨。那項發現之後,科學家仍持續臆測這種鳥兒的原始狀態。早在一八九八年,某位科學家就曾描述麝雉是「爬蟲類和鳥類間過渡轉變的活證據」。這項主張大半是基於幼齡麝雉的翼爪;在翅膀發育完成前,牠們就靠這種翼爪來爬出水面以及在林間攀爬。如今科學家認為,麝雉是自己演化出這項特質,而不是直接遺傳自始祖鳥或是其他早期鳥類。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9398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Knowledge知識家一年12期 (此方案08/26)已收到款項為準 0 2390  
Knowledge知識家一年12期續訂(提供訂戶編號) (此方案08/26止)已收到款項為準 0 205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